PX行业的生产企业普遍采取纵向一体化的战略,具体表现为:前向一体化:部分企业通过延伸产业链至聚酯产品行业,实现向终端应用领域拓展。例如,东营威联化工通过将生产链延伸至聚酯产品,增强其在应用端的市场竞争力;后向一体化:另一些企业选择向源头拓展,配套原料炼油的供应,以确保原料供应稳定。如荣盛石化、恒力石化和盛虹石化等企业,通过自建炼油装置,提升了自身的原料自给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同时,亦提升了整体产业链的稳定性和协同效应。
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构成了产业链的四个维度,这四个维度在相互对接的均衡过程中形成了产业链。
从供应链角度来看,2025年一体化PX装置(原油-PX)利润仍处于产业链创收中的佼佼者,这激发了企业扩大生产的积极性,使中国PX供应能力显著提升。企业通过后向一体化策略,将产品线拓展至炼化行业,从而导致价值链分布呈现不均衡的特点。
从空间链角度来看,PX的主要消费群体集中在浙江、江苏和辽宁地区。近年来,受益于国家七大炼化基地政策的引导,这些地区的供需配套不断完善,呈现出明显的沿海建设趋势。浙江和江苏地区聚酯产业链布局日趋完善,市场占有率将进一步提高。
从企业链角度来看,近年来聚酯产业链在发展过程中,聚酯品种的企业兼并重组较为频繁,而聚酯原料端的兼并重组则相对较少。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生产设备重组在聚酯产品端更具优势,但在聚酯原料端并不具备显著的生产优势。
作为石化与聚酯链接的中间枢纽,PX年内整体自给能力提升,产能增速与利润呈现高度负相关性。未来,聚酯产业链将进一步深化后向一体化和前向一体化,"按需定价"将逐渐成为行业新模式,推动整体产业向更为合理化和健康化的方向发展。
中国PX企业绝大多数都是炼化一体化的,进而原料二甲苯以自供为主,因此芳烃联合的盈利性整体表现良好,而短流程的二甲苯异构化工艺的盈利能力则欠佳,近些年产业链现金流向下流动呈现不顺畅的现象,产品端利润空间压缩、而原料端利润尚佳。主要原因是随着PTA企业在前向一体化及后向一体化的全面布局模式下,企业的产业链条长度在扩大,根据传统逻辑,产业链条越长覆盖的利润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