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播客:换个方式听新闻 下载mp3
美股所谓“10月魔咒”的说法目前看起来是空穴来凤,因为没有明显原因表明美国股市在10月的波动性会高于9月。
Marketwatch分析师Mark Hulbert总结了基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自1896年以来的月度数据。他发现,每年10月的道指标准差显著更高——实际上比其他11个月的平均水平高出21%。
Hulbert表示,尽管10月高于平均的波动部分源于该月是两次重大市场崩盘的发生时段——1929年与1987年,但在剔除这两个年份后的数据(连同2008年金融危机巅峰期那个异常波动的10月)中,10月仍然是最波动的月份,尽管幅度收窄至11%,而非原先的21%。
Hulbert指出,后者在统计学家常用的95%置信水平上仍然显著。如果统计显著性本身就能作为投资依据,那么我们无疑掌握了坚实理由。
可惜的是,统计显著性从来不是充分理由。金融史上充斥着无数统计显著却毫无意义的虚假关联。若不信,不妨阅读莱因韦伯(David Leinweber)发表于《投资杂志》的《愚蠢的数据挖掘技巧:过度拟合标普500指数》。这位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创新金融技术中心前主任的研究,深刻揭示了数据挖掘的陷阱。
Hulbert认为,任何投资决策必须满足双重条件:既统计显著,更需理论自洽。就10月波动而言,我们必须追问:是否存在合理解释说明股市为何在此月格外动荡?
他至今未发现任何经得起推敲的理论。最常被引用的说法是1986年《税收改革法案》的影响——该法案要求共同基金以10月31日作为纳税年度截止日,并将98%的资本收益分配给股东。许多人认为税改引发的大规模调仓导致了10月波动。
但若此说成立,1986年后的10月波动理应显著增强,数据却显示相反结果:后税改时期的统计支持度反而轻微弱于此前年份。
另一种观点主张10月存在更高经济不确定性。例如该月开启年度最后财报季,华尔街分析师通常依据10月财报预判企业全年走势。这种解释看似合理,却缺乏实证支撑。
西北大学贝克(Scott Baker)、斯坦福大学布鲁姆(Nicholas Bloom)与芝加哥大学戴维斯(Steven Davis)编制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显示:自1900年以来,10月的不确定性指数反而比其他月份低3%。
归根结底,或许存在某种尚未发现的理论能解释10月波动,但在确凿证据出现之前,所有相关讨论都只是市场噪音。投资者应当关注企业基本面与宏观经济趋势,而非执着于季节性的统计幻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