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还是萧条?” 这是瑞银(UBS)对其2026年至2028年美国经济预测的核心问题。但由经济学家乔纳森·平格尔(Jonathan Pingle)领导的团队也着重探讨了经济学家们在2025年一直提出的一个问题:关税实质上无异于一场大规模的增税。他们的分析发现,关税正在对经济增长构成实质性拖累,并积极助推持续的通胀,侵蚀着消费者的实际收入增益。
该报告简单明了地指出:“关税是一次巨大的增税。”根据瑞银的测算,以2024年的进口份额为基础,目前的关税政策意味着加权平均关税税率高达13.6%,相比年初的2.5%暴增了五倍。这个高税率实际上相当于对进口征收了一笔占GDP 1.2%的税收。
从长远来看,瑞银预计到2028年,关税对核心个人消费支出(核心PCE)水平的累计直接影响将达到1.4个百分点。如果计入供应链改道和受关税保护的国内生产商抬高价格等连锁反应,这一影响将升至近1.9个百分点。简单来说,仅关税一项,就可能占据当前通胀与美联储2%目标之间剩余差距的近三分之二。
这种与关税相关的价格转嫁已开始给美国家庭带来压力。在过去六个月中,平均时薪增速已放缓至年化约3.5%,总薪资收入的年化增速约为3.25%,因此这场通胀的激增正变得代价高昂。经济学家们预计,未来两个季度,核心个人消费支出的季度年化通胀率将在3%至4%之间运行,这几乎会抹去所有的收入增益。
报告强调,与两年前相比,现在大多数家庭抵御通胀的能力更差。虽然高收入家庭受益于人工智能驱动的股市财富,但处于收入分布后20%的家庭却面临流动资产处于历史低位的困境。成本上升加上劳动力市场的放缓,正在削弱消费者对未来前景的信心。
这种不利因素尤其令人担忧,因为美国经济的扩张已被描述为“由少数领域驱动”且“岌岌可危”。目前的经济前景基本上被描述为“一场针对AI的大赌注”,唯一明显的增长领域是软件和计算机(由AI驱动)的投资,以及由高收入者股市财富支撑的消费。
“美国经济的很大一部分处于衰退之中,”瑞银补充道,包括实际住宅投资和非住宅建设,要么处于衰退,要么正在明显下滑。
随着通胀压力的加剧,特朗普不仅将他的关税政策吹捧为美国产业的保护伞,还将其标榜为新的家庭收入来源。他提出了一个“关税红利”的构想——声称关税收入激增已足以直接与美国民众分享,承诺向“每人(不包括高收入者!)至少支付2000美元”。
表面上的数字确实引人注目。2025财年,美国财政部的关税收入为1950亿美元,比前一年的770亿美元增长了153%。
负责任的联邦预算委员会(Committee for a Responsible Federal Budget)预计,特朗普的广泛“对等关税”到2029年可能筹集1.3万亿美元,到2034年将达到2.8万亿美元。这将使关税占联邦总收入的比重从约2.7%提升至近5%,大致相当于征收一项新的工资税,或者削减五分之一的国防预算。
但分析师们表示,特朗普提议的“红利”背后的数学逻辑站不住脚。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的约翰·里科(John Ricco)估计,向每一位美国人支付2000美元将耗资约6000亿美元,这远远超出了政府的关税总收入。
里科对美联社表示:“收到的收入将远远不够。”就连财政部长贝森特也似乎措手不及,他表示,他没有与特朗普讨论过这个想法,并暗示任何“红利”更有可能以未来减税的形式出现。
经济学家们还警告称,虽然关税会产生收入,但其代价却是推高了物价。进口商通常会将这些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这使得该政策的作用更像是一种累退性税收,而不是一种红利。
经济学家们发现,正在浮现的是一个反馈循环:旨在重振工业实力的关税现在正助推通胀的持续,而通胀反过来又削弱了实际收入的增长,并抑制了原本应受益于该政策的消费者。
瑞银称之为“狭隘的扩张”,这种经济增长,依赖于循环性的AI投资和政府收入创造,而不是健康的经济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