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播客:换个方式听新闻 下载mp3
美联储的政策制定者们在是否应该继续降息的问题上出现了分歧,打破了主席鲍威尔领导下长期以来的共识局面。
美联储在10月底以微弱优势决定将利率下调25个基点,当时有两位决策者投了反对票:一位官员倾向于维持利率不变,另一位则希望更大幅度地降息。同时出现立场相反的反对票,这自2019年以来还是头一回。今年早些时候,三十多年来首次有不止一位美联储理事投下反对票。
美联储官员之间日益扩大的分歧近几天已经蔓延到公开讲话中,这给致力于在同僚中维系共识的鲍威尔带来了挑战。
这种分歧是美国经济不确定性以及总统特朗普激进贸易政策影响的直接结果。模糊的经济前景分裂了负责维持劳动力市场稳定和抑制通胀的利率制定委员会。一些美联储官员希望继续专注于抑制高物价,认为关税可能推高通胀。另一些决策者则表示,现在是时候优先考虑正在走弱的劳动力市场了。
经济学家表示,一个分裂的美联储可能带来的影响好坏参半,但无论如何,这都代表着全球最强大央行政治生态的一次非同寻常的转变。
“如果这些理念上的分歧无法调和,那可能会影响美联储的效力和信誉,”货币政策分析公司LHMeyer的经济学家Derek Tang表示。“在未来十年左右,美联储可能会变得像最高法院一样,人们会按照党派立场投票。”
作为美联储的领导者以及颇具影响力的利率制定委员会的主席,鲍威尔现在面临着艰巨的任务,但结果可能已超出他的控制范围。
在过去几十年里,美联储主席通过细致的共识建立工作,在引导央行的政策决定方面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据资深美联储观察家、券商StoneX Group高级顾问Jon Hilsenrath称,美联储主席寻求一致同意的角色始于前主席伯南克时期。这包括与美联储七人理事会的成员以及12位地区联储主席定期会晤。
“鲍威尔延续了伯南克和耶伦的做法,”Hilsenrath说。“但这种共识的破裂超出了鲍威尔或其领导能力的范畴。”
在美联储宣布10月决议后的新闻发布会上,鲍威尔表示,官员们对于未来如何行动存在“截然不同的观点”。而此前,他曾将这种分歧仅仅描述为“健康的辩论”。
预计在鲍威尔主席任期(至5月结束)的最后几次会议中,美联储官员的反对意见将持续存在。这可能让华尔街难以预知美联储的下一步行动:根据期货市场的数据,12月降息的可能性目前来看就像是抛硬币。
如今,美联储的决策确实变得复杂得多:在2020年由疫情引发的经济衰退期间,美联储显然需要大幅降低借贷成本——并将利率维持在超低水平——以支撑遭受重创的经济。同样,在2022年,美联储也显然需要激进加息,以遏制四十年来最快的通货膨胀。
与此同时,一个更加分裂的美联储可能对其信誉是个好兆头。
“市场也可能得出结论,他们不会做出极端的选择,或将自己锁定在可能将经济和金融体系引向错误方向的决定上,”Hilsenrath说。“如果存在更多分歧,那么这在某种程度上会使美联储的行为更加温和。”
在美国历史上最长的政府停摆期间,评估经济变得更加困难,数周的经济数据也因此暂停发布。在10月的会议上,美联储官员们缺少了关于通胀和就业的关键数据,而这些指标是决策者在考虑如何履行其双重使命时至关重要的。
随着政府重新开门,即将到来的数据洪流很容易让天平倒向任何一方。
支持维持利率稳定以抑制通胀的一方,包括今年拥有投票权的四位地区联储主席中的三位。堪萨斯城联储主席Jeffrey Schmid在10月投了反对票,他倾向于不降息。他在一份声明中解释说,他的决定部分是由于他所在地区的民众“普遍对成本持续上涨和通胀表示担忧”。
他的同事、圣路易斯联储主席穆萨莱姆(今年同样拥有投票权)上周表示:“我们需要谨慎行事,因为我认为在货币政策变得过度宽松之前,进一步放宽的空间有限,”他在上周四于印第安纳州埃文斯维尔的一场活动上说。
上周三,波士顿联储主席柯林斯表示,她将对“进一步放宽政策持犹豫态度”,并且“在当前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中,为了平衡通胀和就业风险,将政策利率维持在当前水平一段时间可能是合适的。”
与此同时,对立阵营,即那些认为美联储应继续降息的官员主要认为关税不太可能对通胀产生持续影响。他们还认为,如果降息不够快,劳动力市场将面临跌落悬崖的风险。
美联储理事米兰(他已从特朗普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的职位上休假,以填补央行理事会的一个临时空缺席位)对美联储上月降息25个基点的决定投了反对票,他反而支持更大幅度的50个基点降息。
在他最新的言论中,他认为借贷成本对经济施加的压力比大多数人想象的要大,而且无论如何,通胀注定会“大幅”放缓。
与米兰观点一致的还有同为特朗普任命的美联储理事鲍曼和沃勒,他们自7月起就呼吁降息。他们认为,既然通胀已足够接近美联储2%的目标利率,主要担忧应转向正在疲软的劳动力市场。
“如果你将政策收得这么紧并持续很长一段时间,那么你将面临货币政策本身引发衰退的风险,”米兰在11月1日发表的《纽约时报》采访中表示。“如果我并不担心通胀上行,我看不出有任何理由去冒这个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