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于期货日报
自8月下旬开始,生猪价格结束了近2个月的振荡微跌状态,开始加速下跌。截至9月26日,我国生猪日度均价为5.43元/斤,较8月20日的7.3元/斤下跌1.87元/斤,跌幅25.62%。截至9月26日,主力合约LH2101收盘价为13670元/吨,期货盘面升水2810元/吨(9月26日,我国生猪日度均价为5.43元/斤,即10860元/吨)。
价格情况
1.母猪价格
50公斤二元母猪出栏价
进入9月份,50公斤二元母猪的出栏价加速下滑。截至9月17日,50公斤二元母猪的出栏价为1268.54元/头,创近6年来新低,较9月3日的1623.18元/头下跌354.64元/头,跌幅21.85%。从价格上可以看出,目前母猪的供应已经进入宽松状态。
实际上,截至7月31日,后备母猪销量为26500头/月,创近6年来新低,可以看出外购种猪意愿已降至冰点。
2.仔猪价格
7公斤三元仔猪日度市场价
随着猪价的持续缩水,仔猪的价格开启了由“贵族”转向“平民”的过程,截至9月18日,7公斤三元仔猪的市场价为151.47元/头,已处于近6年来的新低,亦处于本轮猪周期的低点,当前国内多地已出现仔猪市场有价无市的局面。
一方面由于在猪周期下滑通道的背景下,集团猪场在保证自身补栏顺畅的前提下,加大了仔猪外售量,以填补生猪价格持续下滑带来的收益缩水。
另一方面,部分“公司+农户”的养殖企业缩减了代养户比例,造成空余栏舍较为缺乏,从而被动外售仔猪。加之当前行情持续萎靡,多数养殖企业看空明年行情,所以加快仔猪出售不仅可以规避风险,还可以快速回笼资金。仔猪销售的持续亏损,也倒逼养殖单位去产能。在当今供应宽松的局面下,我们预计仔猪市场近期或将继续下滑。
存栏情况
1.能繁母猪及生猪存栏
能繁母猪存栏
生猪存栏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6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564万头,相当于2017年年末的102%;生猪存栏4.39亿头,恢复到2017年年末的99.4%。从上图可以看出,当前能繁母猪及生猪存栏仍处于上升趋势。农业农村部8月17日发布数据显示,受生猪价格下降影响,7月份生猪存栏量还在惯性增长,但是增幅连续5个月收窄,7月份环比增幅0.8%。7月份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下降0.5%,这是连续21个月增长之后首次出现下降。
随着利润的不断收窄,养殖单位主动调整生产节奏,加快淘汰低产母猪,优化猪群结构,所以现在的能繁母猪是繁殖性能较高的二元母猪。多数地区二元能繁母猪的PSY(PSY=母猪年产胎次*母猪平均窝产活仔数*哺乳仔猪成活率)在20—23,大型规模企业该指标数据更高,三元能繁母猪的PSY在14左右。
由于PSY是一个综合指标,在能繁母猪淘汰量连续4个月(根据卓创样本调查数据)加速淘汰的背景下,我们上调PSY一个水平,按PSY为18保守推算,每年有7.80亿头左右的生猪(根据农业部最新的数据,7月份我国能繁母猪的存栏为4336万头);如果按PSY为20推算,每年将有8.72亿头左右的生猪。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自2014年以来,我国的猪肉需求逐年下滑,最高为2014年的7.495亿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分别为7.242亿头、7.007亿头、7.020亿头、6.938亿头、5.442亿头,排除2019年(受非洲猪瘟的影响),预计我国猪肉需求在6.9亿头生猪/年。这意味着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生猪价格会面临很大的压力。
因此,在能繁母猪数量趋稳及生产效率提升的背景下,我们预计今年四季度到明年一季度我国的生猪产业依然处于产能释放期。
2.样本调查能繁母猪淘汰量
166家企业能繁母猪淘汰量
从上图可以看出,样本调查企业能繁母猪淘汰量连续4个月加速淘汰,从侧面验证了种猪进入以质换量的优化阶段,预计生产效率将明显提升。同时,也给生猪市场带来了大量廉价供应,拖累猪价。另外,能繁母猪的去化,预计短期内不会扭转供大于需的局面。
冻品库存
冻品库存依然居高不下。截至8月31日,重点屠宰企业平均冻品库容率为31.85%,环比上涨1.17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上涨22.89个百分点。
9月上旬猪肉需求不济,屠宰厂鲜品走货不畅,猪肉被动入库。另外,从业者对后市行情持看空态度,入库风险系数高,屠宰厂暂无主动入库意向。9月猪价仍显弱势,屠宰厂出库难度加大,预计冻品库存变化不大。
猪肉月度库容率
猪饲料产量
数据显示,今年1—8月,全国饲料总产量达1.92亿吨,同比增长19.1%;全国猪饲料总产量达0.84亿吨,同比增长62.6%。同时也带动玉米进口规模大幅放大,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21年1—8月,进口玉米约2140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约283.7%。猪饲料产量的增加,从侧面验证了当前生猪存栏的压力。
猪饲料月度产量
政策因素
9月16日,国家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宏观经济形势等情况。国家发改委表示,初步统计,17个省份已开展或启动猪肉收储工作,其他地方也将在四季度开展收储,各地收储总数量明显增加,力度明显加大。同时,国家发改委称,下一步,将继续密切跟踪监测能繁母猪补栏、生猪存栏出栏变化与猪肉价格走势,加强分析研判,并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研究采取进口调节等跨周期措施,促进生猪市场平稳运行。
截至9月27日,猪价仍在持续下滑,可以看出整体偏弱趋势暂未改变。收储政策的落实措施,如果仅仅是对冻品收储,且数量和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对整体生猪供需作用不大,可能仅能起到预期引导的作用。倘若猪价持续低位,收储动作一直持续,那带来的效果将另当别论。目前,能够扭转局面的唯一方式还是产能的逐步下降,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能繁母猪淘汰量、能繁母猪及生猪存栏、冻品库存等。
行情展望
从供应面看,由于生猪价格再度跌至全线亏损状态,部分养殖户的持续压栏心态已开始松动,或助推生猪出栏量的持续增长。需求方面,国庆等节假日对猪肉消费的刺激作用微弱,天气逐渐转凉,需求开始缓慢恢复。另外,新一轮收储消息已放出,仍是一个利多支撑,或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生猪价格跌幅。综合看,受制于供需基本面未有实质性改观,叠加新冠肺炎疫情频发利空终端消费的背景下,我们依然维持振荡下滑观点。
目前猪价已跌至极低价位,随着政策利好的释放和“十一”黄金周的到来,市场盼涨意愿强烈,短期或有一定超跌反弹,但供需矛盾的大环境下,依然不具备真正反弹的基础,投资者应理性看待猪价涨跌,去产能或仍是四季度的主线。但未来几个月,随着秋冬季节性消费旺季的来临以及收储“托市”效果的逐步显现,我们预计猪价下行空间或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