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最近,关于美国经济前景,市场的分歧主要还是集中在“硬着陆”和“软着陆”之间,而“经济崩溃”的可能性被巧妙地忽视了。然而,随着美国和其他地区公布的经济数据远强于预期,经济“不着陆”的新选项也在讨论之中。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当飞机不着陆时,它最终会耗尽燃料并坠毁。
“不着陆”意味着失业率不会大幅上升,经济增长也不会下降,即美国经济将继续反弹(在受到中国重新开放或美国消费者持续强劲提振的情况下)。但这是一个好结果吗?亚德尼研究公司的亚德尼(Ed Yardeni)认为,关键问题在于,不着陆是否会带来更高的通胀。如果是的话,他认为这将比硬着陆更糟糕,他表示:
“对股市而言,如果通胀继续放缓,那么乐观的情况是软着陆和不着陆。硬着陆的情景将是利空的。更悲观的情况是,经济不着陆且通胀反弹。在这种情况下,美联储将被迫将利率提高到足以引发衰退、降低通胀的水平。届时,企业盈利和估值倍数将被碾压,股价将再创新低。”
绝对战略研究公司的鲍尔斯(David Bowers)也认为,不着陆可能是最糟糕的结果,他说:
“这种情况会导致以下结果:在产生任何闲置产能或经济疲软之前,全球增长重新加速。”
他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核心通胀率将更难恢复到2%,央行政策利率可能不得不在更长时间内保持在较高水平,这将令看涨债券的人感到沮丧。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不着陆不会是经济的最终状态。摩根士丹利首席美国经济学家森特纳(Ellen Zentner)表示,不着陆“只是即将发生的软着陆或硬着陆”。她解释说:
“在硬着陆和软着陆两种情况下,美联储都将在短期提高中性利率到适当的限制性水平。在这个过程中,美联储可能会在暂停后再次加息,如果美联储成功了,那么经济将软着陆,不成功则硬着陆。事实上,大家可能会认为,美联储提高利率可能会增加硬着陆的可能性,尽管时间会晚一些。”
最重要的是,美联储的目标并非经济不着陆,而是控制通胀。因此,如果经济似乎将不着陆,那就直接意味着短期内美联储还将加息。
经济衰退该如何定义?
市场的分歧还在于如何定义衰退。经济的健康状况对于预测风险资产的走势至关重要。如果出现经济衰退,人们往往会损失更多的钱。
Longview Economics的沃特林(Chris Watling)认为,如果一个经济体避免了衰退,那就是软着陆,否则就是硬着陆。对股市而言,经济是否能避免衰退至关重要,因为衰退之前的熊市从没在衰退开始之前就结束。如果经济还将继续变差,那么人们就很难相信股市已经触底。
很难反驳这一点,但用衰退的概念作为股市触底的分界线是有问题的,因为它不容易定义,特别是在当前奇怪的环境中。去年美国GDP连续两个季度出现负增长,但鉴于就业和消费如此强劲,说美国已经经历了衰退并从衰退中复苏是荒谬的。
美国经济将迎来史上最温和的衰退?
正如TS Lombard的帕金斯(Dario Perkins)所指出的,软着陆往往会让人产生这样的想法,即“我们可能会经历衰退,但衰退将是非常温和的”。他表示:
“每个人都在预测历史上最温和的衰退,一种与“软着陆”没有明显区别的情况。如果‘2023年经济衰退’的论点基本上只是空头的营销活动,那么,真正推翻这一共识的唯一方法,就是寻找衰退会比所有人想象的严重得多的原因。不过,这种分析往往是基于迷信或2008年金融危机的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而不是基于宏观经济数据。”
曾任职于美联储委员会、现任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的布林德(Alan Blinder)则称,当美联储打击通胀时,既可能实现软着陆,也可能迫使经济衰退,不过自1965年以来的11个加息周期中,有7次都是温和结束的。
根据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的定义,1994-1995年通胀率相对稳定在3%,经济增长仅从4.4%降至1.3%,失业率仍在5.6%,这就是“完美的软着陆”。问题在于,在通胀飙升到这么高之后,还想通过加息来控制通胀是很困难的。
布林德指出,尽管债券市场出现了巨大的波动,但如果实际GDP没有下降,那就是实现了软着陆。现在的失业率也只有3.4%,所以肯定有上升的空间。当然,通胀仍远超美联储的目标,它在当前高度停留的时间越长,经济就越难顺利着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