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
1. 太平洋证券:公布数据未达预期,后续存量政策加快推进、增量政策加码推出的可能性随之升高
太平洋证券研报指出,公布数据未达预期,后续存量政策加快推进、增量政策加码推出的可能性随之升高,政府投资托举力度也有望加大。经济数据公布同一天,央行开展公开市场逆回购和MLF操作,利率较上次分别下调10BP、15BP。长端利率下调多于短端,支持居民购房及企业长期信贷意图较为明显。MLF利率下降15BP,是继2020年疫情期间下调20BP后单次最大降幅,显示逆周期政策正在加码。利率下调有助于缓解银行负债端成本压力,为贷款利率下调释放空间,按历史调整惯例,预计LPR将随之非对称下调。一二线房地产限制政策有望进一步放松。此外随着专项债加快发行提供资金支持,基建投资对于经济的拉动作用或将提升。
2. 国泰君安:利率调降的步伐尚在途中,无论是政策利率,还是LPR以及存量贷款及存款利率的调降,降息周期还在中途
国泰君安研报指出,根据根据MLF-LPR利差来看,我们预计1年期、5年期LPR分别较MLF多出5、10BP左右的调降空间。由于MLF利率单次调降步长加码,不排除5年期LPR降息步长超过15bp的可能。我国按揭贷款利率普遍采用LPR+加点的方式,尽管LPR调降普惠所有存量贷款,但相较新发放贷款利率,存量贷款利率最多高出100bp以上,可能导致单月月供相差10%,央行吹风下,存量贷款利率调降的推进值得关注。同时,为了缓解净息差压力,存款利率的调降也将跟随。此外,宽货币升温,后续MLF到期压力加大,叠加政府债供给压力增大,不排除降准落地的可能。
行业
1. 国泰君安:电商平台重启业务扩张,流量瓶颈下线下传统商超百货渠道价值有待重估
国泰君安研报指出,电商平台从未放弃对线下业态的探索与融合,广阔的线下零售和服务业态市场仍有巨大的效率提升空间,在明确资本扩张的“绿灯案例”的大背景下,平台互联网对线下业态的布局与改造,提升全社会商品与服务的流通效率符合时代的要求,因此数字化与线上化的步伐有望加速。此前受线上冲击、疫情影响以及零售业态变迁等多因素影响,以商超百货为代表的传统线下零售业态由于悲观预期,处于估值底部区域。但其作为线下渠道的获客价值,以及较大的提效潜力,为电商平台的整合留下了较大想象空间。
2. 银河证券:持续看好制造强国与供应链安全趋势下高端装备进口替代以及双碳趋势下新能源装备领域投资机会
银河证券研报指出,持续看好制造强国与供应链安全趋势下高端装备进口替代以及双碳趋势下新能源装备领域投资机会。建议关注:1)机械设备领域存在进口替代空间的子行业,包括数控机床及刀具、机器人、科学仪器、半导体设备等;2)新能源领域受益子行业,包括光伏设备、风电设备、核电设备、储能设备等;3)新能源汽车带动的汽车供应链变革下的设备投资,包括一体压铸、换电设备、复合铜箔等。
3. 银河证券:房地产行业刚需和改善性需求继续得到支持,看好稳健经营、长期布局核心城市的优质房企
银河证券研报指出,7月销售表现承压,累计销售量减价升,单月销售量价齐跌,在传统淡季中,房企推盘力度下降,供应回落或至成交表现较弱。7月下旬开始,政策密集出台,7月24日政治局会议提到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随后住建部提到支持刚需和改善性住房、降低购买首套住房首付比例等内容,我们认为刚需和改善性需求继续得到支持。我们看好稳健经营、长期布局核心城市的优质房企,同时关注物管头部公司、代建龙头公司、中介龙头公司。
个股
1. 安信证券:科大讯飞自主可控和大模型投入影响短期利润水平,长期利好公司发展
安信证券研报指出,科大讯飞自主可控和大模型投入影响短期利润水平,长期利好公司发展。公司上半年归母净利润7357.20万元,同比减少2.05亿元;扣非净利润为-3.04亿元,同比减少5.83亿元。主要是公司应对美国极限施压,在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和产业链可控等方面坚定投入的同时,积极抢抓通用人工智能的历史新机遇,加大通用人工智能认知大模型的研发投入。尽管上述攻关投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期利润,但在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方面所构建的全新能力,以及在迈向通用人工智能的认知大模型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为公司在数字经济时代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和难得的先发优势。
2. 中银国际:吉比特核心游戏整体运营稳定,8月上线的代理新品表现亮眼,稳步推进多款重点产品上线
中银国际研报指出,吉比特核心游戏整体运营稳定;后续优质产品储备丰富,近期新游表现亮眼,境外业务渐上轨道,有望在后续贡献业绩增量。考虑下半年新品上线有所推迟,我们下调了2023年盈利预测,预计2023/24/25年归母净利润为14.45/17.93/21.19亿元。
3. 申万宏源:全聚德—二季度业绩实现高增,门店升级焕发新活力,有望持续发挥老字号品牌优势
申万宏源研报指出,展望三四季度旅游旺季,全聚德下半年业绩有望持续改善,公司菜品、门店的结构性调整初具成效,有望持续发挥老字号品牌优势,实现餐饮+食品+团膳的协同发展。我们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3-25年实现归母净利润0.75/1.45/1.79亿元,对应23-25年PE为54/28/2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