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各地第一批房地产项目“白名单”出炉,共涉及房地产项目3218个
截至1月底,26个省份170个城市已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提出了第一批房地产项目“白名单”并推送给商业银行,共涉及房地产项目3218个。商业银行接到名单后,按规程审查项目,已向27个城市83个项目发放贷款共178.6亿元。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批房地产项目名单中,84%的项目属于民营房企和混合所有制房企开发的项目。(中国建设报)
2. 碧桂园:已获批进入“白名单”的项目超过30个
最近首批房地产项目“白名单”落地,记者从碧桂园获悉,目前碧桂园确认已获批进入“白名单”的项目超过30个,包括河南、湖北、四川、山东、重庆等地的多个项目均在属地政府“白名单”内。后续,广东、湖南、东北等地项目根据政府审批预计有望陆续进入“白名单”。碧桂园方面表示,进入“白名单”后,公司相关项目将获得融资支持,有助于缓解资金压力,推动保交付、资产盘活,提升项目可持续经营能力。
3. 安徽蚌埠:符合条件的精英人才最高可享受8万元购房补贴
安徽省蚌埠市人民政府发布消息称,市住建局已经开通了网上申请办理市区购房补贴业务。根据新的规定,符合条件的精英人才最高可享受8万元的购房补贴。补贴对象包括在市区购买首套新建商品住房的博士、硕士、全日制本科和专科(含中职、技工院校)学历毕业生等人才;在市区购买首套新建商品住房的外地来蚌创业就业人员;在市区购买首套新建商品住房的三县进入蚌埠市城区创业就业农民;以及在市区购买新建商品住房的市区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
4. 广东:加快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持续做好个别头部房企债务风险化解工作
广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官网消息,2月2日,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召开,总结2023年工作,分析面临形势,布置2024年工作。其中提到,围绕“稳预期、防风险”,推动建立房地产业新发展模式。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加快构建房地产业新发展模式。加快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持续做好个别头部房企债务风险化解工作,推动化解一批问题楼盘。
5. 广东佛山:3月1日起,双缴存职工家庭住房公积金最高可贷130万元
2月2日,广东省佛山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关于阶段性提高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资金即将达到上限的通告》(简称《通告》)。根据《通告》内容,2024年3月1日起实施《佛山市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购买首套住房的,单缴存职工家庭贷款最高额度提高至60万元,双缴存职工家庭贷款最高额度提高至100万元,其中购买首套自住住房且符合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标准的、已认定为装配式建筑项目的和属于多孩家庭(三孩以上)其中一项条件,可分别上浮10%,上浮比例可累加,即单缴存职工家庭贷款最高可贷额为78万元,双缴存职工家庭最高可贷额为130万元。缴存职工可根据个人需求,向受委托银行提交贷款申请。
6. 中指研究院:1月半年内计划购房占比环比下降4.4个百分点
中指研究院发布2024年1月居民置业意愿调研报告。本次共计收集问卷约1.2万份。受访者中,绝大部分是在二线和三四线城市工作的青年,主要集中于85后~95后,年龄约为26-40岁,是目前购房、置换需求的主力军。报告显示,1月楼市进入淡季,选择“购房意愿强于上月”占比约为18%,环比下降3.7个百分点,再创年内低位水平。购房计划出现下滑:1月半年内计划购房占比明显走弱,环比下降4.4个百分点至19.9%,1-2年内购房计划占比增加,环比上升2.6个百分点至23.6%。楼市预期不足、新房入市项目较少、居民观望情绪增加,居民购房关注度出现下降,入市节奏仍相对较弱,短期需求释放或将放缓。
7. 机构:1月重点14城二手房成交量平稳上升,深圳涨幅居首
根据诸葛数据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首月监测重点14城二手住宅成交95440套,环比上涨1.98%,同比上升62.39%。分城市来看,环比方面,重点14城中深圳、南京、青岛、苏州、成都、厦门、上海、无锡、郑州9城环比上涨,其余城市成交量环比下降;同比方面,重点14城二手房成交均同比上涨;其中深圳同环比分别为151.43%、20.55%,涨幅均居首位。
8. 福建连城:首套住房商业贷款利率下调至3.7%,买房可凭购房合同入学
2月1日,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关于印发<连城县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文件自颁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4年12月31日。文件要求,降低贷款利率。首套住房商业贷款利率下调至3.7%。已享受本次购房契税奖励又因故需退房,并取消《商品房买卖合同》备案的购房人,应全额退还购房契税奖励款;同一购房人(指配偶和子女)在政策存续期间(2024年1月1日至3月31日)注销《商品房买卖合同》,又重新购买签约同一项目房产的,不予享受契税奖励。
9. 内蒙古:截至目前辖内大型银行发放“带押过户”模式个人二手住房贷款167笔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内蒙古监管局2月1日发文表示,该局深入贯彻落实《自然资源部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协同做好不动产“带押过户”便民利企服务的通知》要求,引导辖内大型银行在全区推行二手房“带押过户”模式。截至目前,辖内大型银行发放“带押过户”模式个人二手住房贷款167笔、7017.8万元。记者注意到,《自然资源部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协同做好不动产“带押过户”便民利企服务的通知》于去年3月份正式印发,迄今为止不足一年。
10. 国家首批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落地郑州
国家首批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发放,郑州市申报首批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的58个项目全部通过住建部审批,2024年计划发放额度508亿元。发放当天,国家开发银行河南分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河南省分行已向航空港区、惠济区放款24亿元,用于项目前期工作、征收补偿、安置房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
11. 8地推房地产项目“白名单”,融资需求超三千亿,民企占比大
近期,南宁、重庆、成都等多地相继向金融机构推送房地产项目“白名单”,精准解决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融资需求。其中,不少民营企业被纳入其中,如湖北省首批221个房地产项目“白名单”中,就有172个是民企及其他类型企业,融资需求达428.5亿元,占比60.2%。
12. 云南多举措促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从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获悉,云南省住建系统探索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新机制,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快推进保交楼任务,建立以城市为单元的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当前,云南省房地产市场已进入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新阶段。为此,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城市属地责任,用好保交楼专项借款政策,加大配套融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保交楼任务,防范化解房地产风险。
13. 中共中央、国务院:启动实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省试点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提出,强化农村改革创新。在坚守底线前提下,鼓励各地实践探索和制度创新,强化改革举措集成增效,激发乡村振兴动力活力。启动实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省试点。健全土地流转价格形成机制,探索防止流转费用不合理上涨有效办法。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严格控制农村集体经营风险。
14. 为购房者打破“证”结,山西至去年底10万余套住房实现“房证同交”
记者从山西省自然资源厅获悉,山西省全面推进“房证同交”改革,截至2023年年底,10.2万余套住房实现“房证同交”,除个别县(市、区)暂无新交付项目外,山西省“房证同交”基本实现全覆盖和常态化。(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