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
1. 德银:由于经济下行风险增加,欧洲央行将降息
德意志银行预计欧洲央行将在4月会议上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2.25%。尽管欧洲央行在3月份为继续降息或暂停降息保留了选择余地,但自那以来,风险平衡已果断转向宽松政策。对等关税、不确定性上升和金融环境收紧对经济的打击似乎比欧洲央行预期的更为严重。此外,随着反通胀力量日益占主导地位,关税将推高通胀的假设现在正受到挑战。主要的(通胀)下行风险包括欧元快速升值、油价下跌以及贸易转移的可能性增加,所有这些都对通胀前景构成压力。德银指出,通胀风险目前明显偏向下行。虽然关税暂停后的指引可能只是温和的鸽派,但面对复杂且不断演变的冲击,欧洲央行必须保持灵活。德银坚持最终利率将定在1.5%的观点,并警告称市场可能仍然低估了通缩的风险。
2. 三菱日联:欧洲央行将强调经济增长风险,不太可能发出新信号
三菱日联欧洲经济研究主管Henry Cook在一份报告中表示,欧洲央行在周四会议上的声明可能会包含“温和的鸽派调整”,可能会强调欧元区增长面临的风险。周四的降息看起来是一个直截了当的决定,6月份可能也是如此。然而,鉴于贸易政策和新财政刺激时机的高度不确定性,欧洲央行不太可能发出太多新的政策信号。在欧元区经济硬数据没有出现更明确转变的情况下,政策制定者可能希望保持很大的灵活性。预计欧洲央行今年还将降息三次,存款利率将降至1.75%。
3. 凯投宏观:新西兰联储不太可能担心通胀上升
凯投宏观分析师Abhijit Surya表示,新西兰第一季度通胀上升不太可能令新西兰联储感到不安。“我们猜测,新西兰联储将从核心通胀指标继续下降到1%-3%目标的中间点这一事实中得到安慰,”Surya说,考虑到几乎所有潜在通胀指标都在继续小幅下降,新西兰联储可能会忽略推动贸易和非贸易CPI回升的因素。由于潜在的价格压力可能会继续降温,凯投宏观继续预计新西兰联储进一步降息的幅度将比大多数人预期的更大,将最终政策利率锁定在2.50%。
4. 德商银行:10年期德债收益率或跌破2.5%水平
德国商业银行分析师豪克•西姆森说,受欧洲央行周四降息25个基点的普遍预期推动,德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徘徊在略高于2.5%的水平,并有可能跌破这一水平。西姆森说,德国商业银行坚持策略性地购买德国国债,“因为欧洲央行进一步降息的基调应该仍然是有利的”。
5. 野村证券:日本央行可能延后加息,且加息幅度较小
野村证券全球市场研究的两位经济学家说,日本央行可能会推迟加息,加息幅度也会更小。野村证券修正了对日本央行货币政策的预期,以反映日本经济面临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包括特朗普的关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之间的平衡,以及2026年工资增长放缓的风险。野村将日本央行下一次加息的时间从2025年7月推迟到2026年1月,预计在截至2027年3月的预测期内,日本央行只会加息一次,而不是此前预计的两次。
6. 荷兰合作银行:瑞士有可能被美国财政部列为汇率操纵国
荷兰合作银行外汇策略师Jane Foley表示,如果瑞士干预外汇市场以阻止瑞郎升值,瑞士有可能被美国财政部列为汇率操纵国。她说,特朗普总统对那些利用干预手段削弱本国货币的国家“总是心有所动”。一般来说,由于瑞士法郎被高估,美国财政部对瑞士“有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过,美国财政部不会喜欢瑞士大举干预,尤其是考虑到瑞士的贸易顺差。毫无疑问,在对瑞士征收关税时,这是一个考虑因素。
国内
1. 中金宏观:一季度经济平稳增长,但价格偏弱,关注未来政策
中金宏观发布3月经济数据点评,指出政策前置发力叠加出口前置效应支撑,一季度经济实现平稳增长,但价格仍然偏弱。3月单月多数指标同比增速较1-2月边际改善,以旧换新政策拉动加快,提振社零总额。政策前置发力带动下,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亦改善。展望未来,4月起外部不确定性上升,预计对经济带来一定下行压力,关注4月政治局会议的政策定调。(中金宏观)
2. 方正证券:中国内需增长现在有实力、未来有潜力,经济中长期向好趋势不变
国家统计局发布2025年一季度及3月份经济数据,多项经济指标表现亮眼。初步核算,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318758亿元,同比增长5.4%。方正证券分析称,展望未来,中国作为大国经济体,正逐渐形成内需主导型的发展新格局,中国内需增长现在有实力、未来有潜力,经济中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变。一方面,中国已经拥有全球最完备的产业体系,产业规模大、配套能力强,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品类优势和速度优势。我国已经成为全球产业基础设施最发达国家之一,能够快速满足大规模生产需求,经济发展底盘稳固。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非常突出,我国拥有14亿多人口,人均GDP超过1.3万美元,中国消费市场需求空间广阔。在更加积极的宏观政策推动下,国内需求有望持续回升,推动中国经济不断向好。(上证报)
3. 东方金诚:提振消费新举措有望出台,通过降息降准支持经济
据中证报,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预计,接下来扩内需政策会显著加力,新一批增量举措有望出台,核心是大力提振国内消费,通过降息降准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以及进一步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这意味着二季度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会进一步提高,外部波动对整体宏观经济运行的冲击可控。
4. 中信证券:消费和出口驱动强生产,一季度经济开门红
中信证券研报表示,今年3月,工业和服务业生产均实现较快增长,供需两端景气均较前两月明显回升,尤其是外需景气度仍超预期保持在较高区间。从生产端来看,3月工业增加值增速继续走高,大幅超出市场预期,原因主要是出口和耐用品消费强劲叠加去年同期基数偏低,4月关税影响显现可能拖累生产端表现。从需求侧来看,今年3月消费数据明显高于市场预期,商品消费、餐饮消费增速较今年1-2月均有较大回升。3月投资增速显著超出市场预期,一季度投资实现“开门红”,基建投资靠前发力或为核心驱动因素。美国于4月上旬对我国加征125%“对等关税”,4月开始贸易摩擦对我国经济的拖累可能会逐步显现。向后看,出口链景气走弱的程度和内需尤其是消费提振的效果是值得关注的两条主线。为应对逆全球化思潮背后潜在的外部风险,我们预期国内逆周期政策将以财政和货币为主要抓手,出台增量政策保障经济平稳发展。
5. 华泰证券:头部房企展现更强韧性,“稳健经营、聚焦核心”主基调有望延续
华泰证券研报称,2024年,内房公司整体业绩承压,销售与拿地金额均有所下滑,亮点在于行业集中度迎来提升,头部房企在下行周期中展现出更强韧性。展望2025年,华泰证券认为主流房企的开发业务利润率仍将处于底部区间,行业主基调将延续“稳健经营、聚焦核心”,投资端保持“以销定投”的扩张策略,盘活老旧库存仍是当下主流房企的战略重心。与此同时,后续部分房企的经营性业务利润占比有望继续提升,以及越来越多房企将围绕“好房子”战略持续推动产品品质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