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CNBC报道,企业正在利用“首次销售规则”这一美国海关法律条款来降低关税成本。
该规则已有数十年历史,允许进口商以商品首次销售价格而非最终进口价格计算关税。随着美国关税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并应用这一规则,以减少关税带来的成本压力。
例如,一家越南制造商以5美元的价格将T恤卖给一家马来西亚供应商,该供应商再以10美元的价格将T恤卖给美国零售商,后者最终以40美元的价格出售给消费者。
根据首次销售规则,美国零售商可以选择按最初5美元的价格缴纳进口关税,而非中间商加价后的10美元,从而去除中间环节的利润部分,降低关税成本。
Miller & Chevalier律所的高级律师布莱恩·格莱彻(Brian Gleicher)表示,“这项规则允许你使用工厂到供应商之间的首次销售价格,来确定最终的关税计价基础。”
首次销售规则自1988年起就存在,但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内因加征关税而再次受到关注,现在则因其最新一轮关税措施重新引发热议。
美国咨询公司Moss Adams合伙人锡德·帕鲁西(Sid Paruthi)表示,2018年特朗普第一任期开始对他国征收25%关税时,我们就开始接到相关咨询,现在随着新关税出台,首次销售规则又被重新提起。
格莱彻补充道,这项规则存在很久了,但现在大家又开始更加认真地研究它了。不过,对于一些企业来说,实际操作并不容易。
美国海关默认的关税征收基准是商品的进口价格,因此进口商需要自行举证,证明商品的首次交易价格。而这往往涉及供应商不愿披露的商业信息。
首次销售规则的适用需满足以下条件。首先,商品在中间商向供应商购买时必须明确无误地注定出口到美国,例如货物根据美国市场的标准设计或由供应商直接运往美国;其次,中间商与供应商的交易必须符合独立交易原则,不存在特殊关系影响;最后,交易必须是善意销售,即存在真实的货物产权和风险转移。
美国海关在实际操作中对首次销售规则的适用要求严格。企业需提供完整的交易文件,如订单、合同、发票等,以证明交易的合规性。如果企业在进口前不确定是否适用首次销售规则,可以通过征求海关的同意或在进口后通过报关信息修正和复议来调整关税。
据分析,企业在适用首次销售规则时需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应妥善筹划供应链架构,确保交易安排符合规则要求;其次,需妥善保管所有相关单证资料,以便在海关审查时提供充分证明;最后,应定期对供应链进行适用性评估,确保持续符合首次销售规则的要求。
常驻中国、曾自特朗普第一任期以来为多家财富500强企业提供首次销售规则咨询的企业发展顾问里奇·泰勒(Rich Taylor)指出,由于相关风险,各方之间必须建立一定程度的信任。
尽管程序更复杂,但考虑到潜在的节省成本,这样做往往物有所值。泰勒说。“你(作为供应商)能留住客户,还能向他们展示你在努力帮助他们节省成本。”
“如果你不使用这个规则,最终成本就会上升。而如果竞争对手使用了,那你就会失去价格优势。”
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意识到这一点。尽管首次销售规则适用于各类产品和行业,但在高价值消费品和奢侈品领域,其优势尤为明显,因为这类产品的利润空间更大。
上月,意大利奢侈品牌盟可(Moncler)就表示,首次销售规则对其成本结构“带来了显著好处”。
“首次销售价格,即工业成本,当然远低于零售价,大约只是集团内部转售价的一半。所以,它确实带来显著效益。”Moncler执行董事兼首席企业及供应官卢恰诺·桑特尔(Luciano Santel)在4月16日的财报电话会议中对投资者表示。
总部位于瑞士的生物技术公司Kuros Biosciences本月早些时候也表示将调整业务结构,从而得以采用首次销售规则。
该公司首席财务官丹尼尔·盖格尔(Daniel Geiger)在5月13日的财报电话会上说,“我们现在将切换至以苏黎世为批发中心……这实际上意味着我们可以适应所谓的首次销售方法。”
在第一季度财报中,美国烧烤设备制造商Traeger以及制造公司Fictiv也都将首次销售规则列为“供应链缓冲工具”或“降低关税和费用”的手段。
尽管首次销售规则在法律上完全合规,但它可能会削弱特朗普政府通过征税提升财政收入、并推动制造业回流美国的政策目标。
白宫未回应外汇就首次销售规则使用及其对关税政策影响的置评请求。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则表示,无法提供关于近期进口商使用首次销售规则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