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播客:换个方式听新闻 下载mp3
洛克菲勒国际主席Ruchir Sharma表示,近来,“美国例外论终结论”突然成为热门话题。特朗普的政策、美元走弱以及美股今年创下自1987年以来与国际竞争对手的最大表现差距,似乎都在佐证这一观点。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尽管华盛顿和中东局势动荡,美国股市仍在顽强攀升,债券价格亦同步上涨。市场的表现似乎在暗示,美国并未衰落,而是全球其他地区正在迎头赶上。
这种市场韧性被许多人视为盲目乐观的结果,甚至有观点认为美股即将陷入“2025年的悲观周期”。但历史经验表明,当市场与评论者的分歧如此之大时,往往是市场更接近真相。那么,市场究竟看到了什么?
目前,美股估值仍处于历史高位,而数据显示,特朗普的政策尚未对通胀或经济增长产生实质性影响。此前市场最担忧的是其对等关税政策可能推高通胀并抑制增长,但现实恰恰相反——通胀低于预期,经济增长却高于共识预测。关税收入确实流入了美国财政部,但并未显著推高消费者价格。
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尚不明确,可能是外国供应商承担了成本,亦或是美国企业在消化库存。
与此同时,尽管多数分析师预测今年下半年企业盈利增速将放缓至8%以下、通胀回升至3%左右、GDP增长下滑至1.5%,市场却对这些警告置若罔闻。美国企业正以每日40亿美元的近纪录速度回购股票,散户投资者也以罕见的热情涌入市场。
如今,美国家庭财富的50%投入股市,这一比例甚至超过了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期的峰值。尽管散户常被戏称为“愚蠢资金”,但至少到目前为止,他们的信心正在获得回报。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尽管特朗普政府对外资征收新税、限制汇款甚至推动驱逐政策,外国投资者却并未大规模撤离美股或美债市场。这似乎成了一场依靠惯性和对变革的恐惧而维持的“婚姻”。
与2000年代的熊市类似,近几个月美元的贬值并未引发恐慌,反而被视为长期高估后的有序调整。即便美国财政赤字可能突破GDP的7%,债市反应依然平淡,今年美债收益率仅小幅下降。这与许多经济学家此前的悲观预测形成鲜明对比。
年初时,市场曾担忧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地位可能被DeepSeek超越,但这一论调如今已烟消云散。美国AI股持续创下历史新高,全球十大AI平台中有八家来自美国,其中ChatGPT独占鳌头。
更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企业对AI技术的应用速度甚至快于中国同行。五大科技巨头——苹果、微软、谷歌、亚马逊和Meta——仍占据美股总市值的近30%,而中小盘股则持续表现疲软,尽管特朗普曾承诺扶持这些企业。
市场乐观者认为,AI技术将带来生产率飞跃,从而抵消美国不断膨胀的赤字和债务压力。然而,这一繁荣景象仍面临三大潜在威胁:
首先,AI领域的巨额投资(高达数千亿美元)尚未形成清晰的盈利模式,市场叙事可能随时反转;其次,如果经济学家关于“对等关税将导致低增长和高通胀”的警告成真,市场可能迅速转向;最后,当前美国消费者和企业的强势表现,或许只是政府赤字激增的另一面,一旦这一幻象破灭,市场信心可能崩塌。
至少到目前为止,美国市场仍在无视种种悲观预言,而特朗普或许正将此视为自己的胜利。但历史一再证明,市场的乐观情绪与现实的碰撞,往往只差一个触发点。未来究竟是AI驱动的“新繁荣”,还是赤字与政策风险引发的“悲观周期”,或许很快就会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