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播客:换个方式听新闻 下载mp3
全球石油市场正进入波动加剧的新周期,不可预测的供应变化、具有误导性的需求信号,叠加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和经济情绪恶化,多重力量正在拉扯油价走向。
过去两个月,原油现货价格整体承压,但作为市场“晴雨表”的柴油价差(反映实体市场储油或释油需求的指标)近期却出现反常波动,这迫使交易员必须寻找更全面的分析框架来把握市场全貌。
短期市场指标的失灵现象尤为值得警惕。今年欧洲与北美遭遇的极端寒潮,不仅推高了取暖燃料需求,更导致物流中断,使得柴油价差这一传统指标无法准确反映中期需求。
3月到期的ICE汽油期货合约以每吨+20美元的罕见“现货溢价”水平交割,揭示出实体市场实际紧张程度与表象数据的严重背离。
与此同时,柴油裂解价差(原油炼制成柴油的经济性指标)从2月中旬的21美元/桶降至17美元以下,表面看似乎预示供应过剩,但冬季过后价差走势及炼厂利润分析表明,市场基本面可能比数据显示的更为强劲。
炼油行业的产能危机正在酝酿更大风暴。尽管面临经济衰退担忧,全球炼油利润率仍保持历史高位,这与即将到来的产能削减形成尖锐矛盾。欧洲已有40万桶/日的炼油产能确定关闭(包括Grangemouth和多家德国炼厂),美国LyondellBasell的休斯顿炼厂已停产,西海岸更多设施可能年内关闭,这些关闭的影响尚未完全体现在当前价格中。
关键观察点在于中东与印度至欧洲的套利贸易是否重启——这将成为区域供应吃紧的早期预警信号。
最令分析师困惑的“消失的油桶”现象持续发酵——实体库存紧张程度远超官方供需数据预测。这种矛盾使得现货溢价结构成为穿透数据噪音的关键,它揭示出无论账面如何显示,实体市场的真实供应已然吃紧。
值得注意的是,若美国对伊朗和委内瑞拉的制裁导致原油出口进一步缩减,可能引发今年最大的“黑天鹅”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