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播客:换个方式听新闻 下载mp3
美国6月批发通胀出现降温,旅游相关服务成本的急剧下降抵消了商品价格的上涨。这一意外放缓可能预示着通胀压力正在积聚,但尚未全面爆发。
美国劳工统计局周三公布的数据显示,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环比持平,5月数据上修为增长0.3%。这是自去年9月以来最温和的年度涨幅,同比上升2.3%。剔除食品、能源和贸易服务后的核心PPI同样持平,同比上涨2.5%,创下2023年底以来最小增幅。
这份报告与稍早公布的6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形成微妙对比。虽然当前通胀整体温和,但更高关税已开始渗透至家居用品、电器和娱乐商品等多个领域。多数经济学家预测,随着更多企业试图转嫁贸易成本,通胀压力将逐步累积。
值得关注的是,制造商在转嫁美国加征关税方面仍持谨慎态度。数据显示,6月批发商和零售商利润率基本持平,而5月曾大幅跃升。不包括食品和能源的商品价格上涨0.3%,其中发电用天然气价格创三年来最大涨幅。
服务成本成为抑制通胀的关键因素,环比下降0.1%。劳工统计局指出,超过一半的降幅源自旅行住宿服务价格暴跌4.1%,航空客运服务价格更骤降2.7%,创下去年5月以来最大跌幅。
这份报告对美联储决策具有特殊意义。PPI中的部分成分直接用于计算美联储最看重的通胀指标——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PCE)。6月相关类别表现参差:投资组合管理费因股价上涨而增加,医疗保健类别则整体平稳。完整PCE报告将于本月晚些时候公布。
当前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将在7月会议上维持利率不变,以观察贸易政策的实际影响。但特朗普频繁的贸易政策调整——包括近期宣布对墨西哥、加拿大和铜加征关税——正使企业难以评估成本冲击。
如同CPI数据所示,PPI也显现出关税相关通胀迹象。耐用品成本连续两月显著上涨,创三年来的最大累计涨幅。
生产链上游价格同样值得警惕。中间需求的加工商品成本微升,未加工商品价格四个月来首次上涨。这些早期信号暗示,通胀压力可能正在生产管道中悄然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