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国内豆粕期货延续跌势,主力合约收盘下跌0.6%,创半个月新低,持仓量大幅缩减9.2万手,连续第四日收阴。菜粕主力合约小幅收跌0.15%,但远月合约表现相对抗跌。市场分析指出,这一走势主要受到美豆作物评级意外改善及中美经贸会谈前资金避险情绪的影响。
中金分析指出:"近期盘面期价快速下跌除技术性因素外,也受到需求预期下滑拖累,叠加市场传言阿根廷豆粕进口等因素,导致基差呈现被动修复态势。"
银河期货补充道:"国际大豆市场整体以供需偏宽松为主。美国产区天气状况良好,作物优良率水平整体处于高位,整体供应端预计维持良好。"这种供应宽松的预期直接压制了豆粕价格走势。
美国农业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7月27日当周,美国大豆优良率为70%,高于市场预期的67%,较前一周提升2个百分点。作为美国最大大豆产区的伊利诺伊州,优良率从上周的60%跃升至65%。铜冠金源期货表示:"7月份以来美豆产区水热条件良好,且未来两周预报仍维持适宜的天气,美豆作物生长发育情况良好,优良率再次上调至70%,为高单产奠定基础。"
与此同时,阿根廷宣布降低大豆及豆粕出口税率,大豆出口税从33%降至26%,豆粕出口税从31%降至24.5%。大地期货分析认为:"阿根廷继续下调大豆出口关税,将有助于阿根廷农户加快销售。巴西旧作销售约74%偏低,新作产量预估1.82亿吨,供应宽松,出口旺盛。"南美供应压力的增加进一步强化了全球大豆市场的看空情绪。
国内方面,油厂维持高开机率,豆粕库存持续攀升。中国粮油商务网监测数据显示,截止到2025年第30周末,国内豆粕库存量为107.5万吨,较上周增加5.5万吨,环比增加5.34%。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7月份全国主要油厂大豆压榨量在1000万吨左右,仍处于历史高位。
五矿期货分析指出:"国内豆粕市场仍然处于季节性供应过剩局面,预计现货端9月底可能进入去库。"该机构特别提到,需求端面临调减能繁母猪存栏、减少二次育肥等政策影响,豆粕减量替代持续推进,进一步压制了市场需求预期。
市场情绪与资金动向
中美经贸会谈前夕,市场避险情绪升温。央视新闻报道显示,中美两国经贸团队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会谈,场内资金选择离场观望。中金认为:"中美关税政策不确定性仍存,市场普遍预计后续进口大豆成本可能抬升,从而支撑多头情绪。"这种政策不确定性限制了市场的做空动能。
大地期货建议:"因成本支撑偏强,仍建议继续低多远月(M01在3000以内),逐步建仓。关注中美贸易风险,M1-5继续择机正套为主。"该观点反映出市场对远月合约的相对乐观预期。
对于后市走势,机构观点呈现分化。银河期货持相对谨慎态度:"国内大豆到港量维持高位,压榨量同样相对较大,需求虽然表现良好,但整体累库压力或仍然存在。"该机构认为国际大豆市场整体供需偏宽松的格局短期内难以改变。
铜冠金源期货则预计:"短期连粕或宽幅震荡运行。"该机构提醒关注中美谈判进程落地给出的指引。五矿期货建议策略上:"在豆粕成本区间低位逢低试多,高位关注榨利、供应压力,等待中美关税进展及供应端新的驱动。"
但财信期货持看空观点,其分析指出,反内卷背景下的生猪养殖企业和屠宰企业“座谈会”上去产、降重、去豆粕在预期上对豆粕需求产生利空影响,盘面下撤,后续仍需关注政策执行力度,对于本次座谈会的影响可参考生猪品种中的观点,去豆粕方面短期预计难以有替代品可以快速顶上,特别是在目前豆粕性价比充足的背景下。国内供需方面,大豆+豆粕库存压力仍大,呈持续累库状态,下游提货积极性差,油厂催提严重,下游补货充分,预计短期现货基差仍然维持低位震荡运行态势。
综合来看,7月29日豆粕价格的下跌是美豆丰产预期强化与国内高库存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投资者需密切关注美豆生长关键期的天气变化、中美经贸会谈结果以及国内库存消化进度。随着8月美豆进入关键生长期,天气因素的波动可能加剧市场震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