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播客:换个方式听新闻 下载mp3
特朗普政府对美联储的施压在近日达到新的高潮,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资深驻会研究员、前美联储主席及前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对此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全文如下。
美国总统特朗普声称以“正当理由”(for cause)“解雇”美联储理事丽莎·库克(Lisa Cook),此举不仅非法,更具有极大的危险性。
这是对美联储直接的政治化企图,是对其领导层的恐吓,也是试图迫使货币政策屈从于总统意志的行为。该举动可能终结美联储的独立性——而随之而来的,将是美国货币政策在国内外公信力的崩塌。
法律条款清晰明确:美联储理事任期长达14年,其设立初衷正是为了防止总统因不满理事观点或寻求其效忠而随意罢免他们。以“正当理由”解雇需以有记录的不当行为为依据,所谓的“指控”绝非“正当理由”。
库克履职期间秉持诚信原则——她客观权衡证据,为实现美联储“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的双重使命而投票支持相关政策。特朗普此时援引“正当理由”纯属虚构,实则是为独裁式夺权寻找借口。
此事的核心并非针对某一位美联储理事,而是在于“恐吓”。通过将库克列为目标,特朗普向美联储理事会全体成员及参与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的地区联储主席释放了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信号:若对总统的观点表达异议,下一个就是你。
此类威胁可能会迫使美联储领导层在履行职责时畏首畏尾,无法向公众提供诚实、专业且独立的货币政策意见;可能会改变他们的投票行为;还可能将这个以独立性和卓越成就闻名的机构,沦为满足总统个人意愿与政治优先级的傀儡舞台。
目前,特朗普政府的核心目标之一,是让美联储大幅降息,以降低美国37万亿美元政府债务的偿还成本。而这一举措的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
历史早已给出惨痛教训:当政治领导人掌控央行,迫使央行购买政府债务或降息以压低债务偿还成本时,混乱便会接踵而至。上世纪20年代的德国、二战后的匈牙利,以及近年的阿根廷与土耳其——国家虽不同,但结局如出一辙。
被政治化的央行会导致通胀高企、经济增长波动加剧、货币贬值。这条道路对美国绝无益处。美国曾走过类似的弯路:二战期间,美联储被迫维持低利率,以帮助财政部为战争融资,最终导致了严重的通胀。
1951年,美联储与财政部达成协议(即“1951年美联储-财政部协议”),此后美联储专注于实现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两大目标。此后数十年,这两项目标始终是国会依法赋予美联储的核心使命。
美联储制定负责任货币政策的公信力,是全球对美元及美国国债(被广泛视为全球最安全资产)保持信心的基石,更是美国经济的支柱。
若市场认为美联储的决策受政治指令操控,那么每一项利率决议都将失去公信力,通胀预期可能彻底失控,美元的全球储备货币地位将岌岌可危。投资者与美国的盟友们都会得出结论:美国已不再拥有独立的央行。
我们将就此抛弃美国最宝贵的经济资产之一。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这一策略甚至无法实现降低长期利率的目标。恰恰相反,由于通胀预期升温,长期利率反而可能上涨。
特朗普试图解雇库克的行为,理应引发公愤,而非被漠然置之。国会必须捍卫美联储的独立性,法院必须驳回这一非法的权力滥用行为,金融界也必须发声,反对这一对美元公信力的直接攻击。
美联储的独立性绝非技术官僚层面的细枝末节,而是美国经济稳定与全球领导力的基石。特朗普为一己私利试图摧毁这一基石的行为,鲁莽轻率、极具破坏性,且完全违背美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