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了30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中国央行公开市场时隔八个月后再次进行14天逆回购操作。
中国央行将一年期和五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分别维持在3%和3.5%不变。
上周烯烃开工率有上涨,因青海盐湖烯烃装置停车,浙江兴兴装置重启。理论制烯烃利润升至新高,目前企业生产依然依托于甲醇价格变动影响,同时丙烯市场价格呈现先抑后扬的走势,供需博弈成为主导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
据外媒报道,马来西亚棕榈油委员会(MPOC)表示,在植物油市场走强的背景下,预计未来几周棕榈油交易区间将维持在4200至4500林吉特(998—1069美元)之间,主要地区的需求疲软将限制价格上行空间。价格支撑可能来自印度尼西亚棕榈油及美国、巴西豆油供应的不确定性——这些国家的生物柴油政策可能导致出口供应量减少。
今天,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联合印发《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明确未来两年钢铁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目标设定在4%左右。《工作方案》提出,实施产能产量精准调控、推进钢铁企业分级分类管理,严禁新增产能,引导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通过产量调控促进优胜劣汰,实现供需动态平衡。专家表示,新方案确立的“设备更新”与“低碳转型”成为未来竞争的两大核心议题。根据方案,钢铁企业必须加速淘汰落后设备,尤其是老旧高炉、转炉等限制性生产装备。同时,方案明确要求,到2025年底,80%以上的钢铁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印发《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的通知。其中提到,加快国内重点铁矿项目开工投产、扩能扩产。支持合规矿企正常生产,避免行业整顿措施“一刀切”。加大铁矿石、炼焦煤等原燃料保供稳价力度,支持钢铁企业与炼焦煤、焦化企业签订长期协议。鼓励进口优质炼焦煤资源、优质再生钢铁资源。在废钢铁资源集中区域,开展废钢铁回收—加工—配送—冶炼一体化基地建设。
近年来,钢铁行业持续下行,稳增长压力较大。
一是钢材消费达峰,需求持续下降。房地产用钢需求短期难以回升,传统建筑用材需求减少,基础设施建设对需求贡献潜力降低,汽车、造船等制造业需求虽有所增长,但难以弥补传统建材减量。贸易摩擦多发频发,钢材直接出口不确定性增加。供给能力仍然处于高位,企业竞争进一步加剧。
二是近年行业处于微利状态,企业经营压力不断加大。2024年,钢铁行业利润662.9亿元,同比减少42.6%,行业亏损面较大。今年1-7月,钢铁行业虽然实现利润830.3亿元,但行业稳增长的基础并不牢固。
三是环保和双碳约束进一步趋紧,绿色低碳转型更趋紧迫。2025年底前全国80%以上的钢铁产能将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今年也是钢铁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第一年。钢铁企业持续推进绿色低碳技术改造,以及后期运维均需要增加投入,带来较大资金需求。
2025年09月15日-09月21日Mysteel全球铁矿石发运总量3324.8万吨,环比减少248.3万吨。澳洲巴西铁矿发运总量2772.8万吨,环比减少205.0万吨。澳洲发运量1918.8万吨,环比减少165.8万吨,其中澳洲发往中国的量1571.2万吨,环比减少265.0万吨。巴西发运量854.0万吨,环比减少39.2万吨。
据隆众资讯,截至9月22日,华东主港地区MEG库存总量40.85万吨,较上一期增加2.48万吨。详细来看,张家港19.65万吨,太仓9.5万吨,宁波2.5万吨,江阴及常州7.5万吨,上海及常熟1.7万吨,码头发货方面:周内张家港日均发货6100吨附近;太仓两库综合日均发货3500吨;宁波港口日均发货1000吨。
本期港口原木出货量再度下滑,9月15日-9月21日,中国7省13港针叶原木日均出库量环比下降4.93%至5.98万方,创两个月新低;与此同时,到港量也同步走低,截至9月19日,国内针叶原木总库存为292万方,较上周减少10万方或3.31%,刷新今年2月份以来最低水平,主要由于辐射松库存大降,且各个港口库存同步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