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etWatch专栏作家Mark Hulbert指出,尽管上周五道指暴跌近900点,但散户投资者热切抄底,这是一个危险信号。
这一投资者行为实则利空市场,因其逢跌买入意愿是反向指标:当投资者将下跌视为买入机会时,股市往往接近顶部;而在底部时情况恰好相反——投资者不相信任何反弹能持续,会把每次市场上涨都当作进一步抛售的时机。
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罗伯特·希勒(Robert Shiller)收集的数据印证了这一观点。自2001年起,他开始计算“逢跌买入信心指数”,该指数用于衡量“认为股市大幅下跌次日会反弹”的散户投资者比例。从附带图表可见,标普500指数在该指数处于高位后的表现,平均远差于指数低位后的表现。
需注意的是,希勒的“逢跌买入信心指数”更新存在数月滞后,因此尚不清楚上周散户的行为会如何影响10月指数读数。但毫无疑问,他们上周五“争相抄底”的热度接近五年峰值,这绝非好兆头。
在线交易平台罗宾汉(Robinhood Markets)的相关研究,为“上周五抄底潮需谨慎”提供了进一步证据——该平台吸引了大量散户投资者。
这项名为《注意力驱动交易与回报:来自罗宾汉用户的证据》的研究的作者发现,平均而言,某一天被罗宾汉投资者大量买入的股票,在接下来一个月的表现会比市场整体落后5%。
历史先例虽不能保证近期投资者行为一定会导致市场走弱。过去也曾出现过类似情况,尤其是在牛市末期的疯狂阶段,即便“逢跌买入”情绪极端,市场仍会继续上涨。但这并不意味着风险未升至危险水平。
正如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的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所警示的:别人贪婪时,我们要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