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抵达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后旋即展开密集行动,于上周日宣布与马来西亚、柬埔寨签署贸易协议,并与泰国、越南达成协议框架。白宫称这些成果为“历史性成就”,但仔细审视条款细节,却揭示出协议内容的不均衡与诸多未知。
这些协议确实为特朗普带来了一些显著成果,例如:消除美国出口到上述国家的关税及非关税壁垒,以及这些国家承诺将投入数十亿美元购买美国产品。
然而,这四个东南亚国家的收益则显得模糊。它们未能争取到低于特朗普最初设定的19%至20%的关税水平。尽管部分来自柬埔寨和马来西亚的出口商品可获豁免,但涉及类别相对有限。
彭博经济学家Tamara Henderson与Adam Farrar在报告中指出,这些“单边”协议意味着“东南亚将承担明确的代价,却只获得模糊的利益”。他们写道:“这些协议似乎旨在取消对美国商品进入东南亚市场的关税与监管——这将威胁本已受到美国全面贸易壁垒挤压的本地产业。”
巴克莱银行估算,马来西亚获得的关税豁免适用于约120亿美元出口美国的商品,相当于其国内生产总值的2.8%。但其中约110亿美元仍受到限制,实际可享受零关税的出口仅约10亿美元,占马来西亚GDP的0.2%。
巴克莱首席经济学家Brian Tan在报告中指出:“虽然协议中豁免关税的马来西亚商品清单看似庞大,但大部分附带限制条件——其实际正面影响可能非常有限。”
马来西亚股市周二下跌,回吐周一的温和涨幅,当日基准股指表现逊于亚洲主要市场,显示投资者已提前消化贸易协议的利好。林吉特汇率周二上涨0.2%。
除降低关税外,多项贸易协议还包括购买美国产品与原材料的承诺,例如马来西亚企业将采购近1500亿美元的美国半导体、数据中心及航空设备。
位于新加坡的慈善机构——欣瑞基金会(Hinrich Foundation)贸易政策负责人黛博拉·埃尔姆斯(Deborah Elms)表示:“这些对方国家同意执行一系列艰难任务”,包括取消美国商品关税,以及在许多美国政策上保持一致,“这可能涵盖广泛甚至模糊的范围。”她补充道:“那他们到底换来了什么?这确实有点令人费解。”
这些贸易协议对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简称东盟)至关重要。该11国组成的区域集团,如今已成为美国的主要商品供应来源。
与此同时,东盟也在加速与中国的贸易融合。周二,该组织领导人在吉隆坡峰会上与北京签署了一份升级版自由贸易协定。
在整个区域中,越南是贡献最大的国家。根据最新数据,今年7月东盟出口至美国的410亿美元中,约180亿美元来自越南。
Natixis银行新兴亚洲资深经济学家Trinh Nguyen表示:“目前细节仍然匮乏,例如越南将获得哪些特定商品的豁免,或重新出口的规则。但总体来看,这表明协议确实存在,且越南将长期参与对美贸易。”
美国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则指出,对部分出口商品如咖啡给予关税豁免“是合理的”,因为这些商品美国本土并不生产。
但一个关键的悬而未决问题在于:美国将如何界定“转运商品”(transshipped goods)——此类商品将被征收40%关税。尚不清楚这一关税是否会叠加在现有互惠税率之上。
这种惩罚性关税旨在防止商品通过第三国转运以规避高关税,但其细节仍不透明,持续为制造商与政府带来不确定性。马来西亚贸易部长扎夫鲁·阿齐兹在上周日的简报会上表示,这一问题尚未解决。
柬埔寨副总理孙占托表示,柬方“对协议感到满意”,但仍希望获得服装与鞋类产品的豁免——这些商品约占该国出口总额的50%。
泰国商务部长素帕吉·苏通蓬在声明中指出,当前的框架协议并不具约束力,后续将进行细化磋商,目标是在年底前完成谈判。
马来西亚的扎夫鲁表示,该协议为本国提供了更好的美国市场准入机会,包括棕榈油、可可与医药产品的豁免。总理安瓦尔·易卜拉欣也透露,美国愿意就半导体关税进行协商。
安瓦尔在谈及与特朗普的会晤时表示:“这超出了我的预期——信任、友谊以及加强关系的承诺,令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