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市场对AI的狂热情绪正迅速被一阵质疑取代,导致领涨今年行情的超大型科技股大幅下跌。
投资者的担忧集中在一个可能击碎所有炒作的核心问题上:谁来提供巨额资金,以支持OpenAI这家处于投资热潮中心、为股市增添了上万亿美元市值的私人初创公司的宏伟计划?
OpenAI已承诺在AI基础设施上投入超过1.4万亿美元,尽管公司目前尚未盈利。该初创公司首席财务官萨拉·弗赖尔(Sarah Friar)周三在一场科技会议上表示,美国政府应“为融资提供担保”,此言立刻引发华尔街的关注。
不过,弗赖尔与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奥尔特曼(Sam Altman)随后在周四的社交媒体上澄清,公司并未向政府提出此类担保请求。
“我们不需要也不想要政府为OpenAI的数据中心提供担保,”奥特曼周四在社交媒体上发表长文写道。
“纳税人不应该救助那些做出错误商业决策或在市场中亏损的公司。”
然而,这番解释并未平息投资者的紧张情绪,他们更加怀疑AI推动的科技股涨势是否已走得太远。
“弗赖尔当时的说法非常明确,他们希望政府提供资金担保。”琼斯交易公司首席市场策略师迈克尔·奥鲁克(Michael O’Rourke)指出,OpenAI的支出计划对英伟达(NVDA.O)、甲骨文(ORCL.N)、AMD(AMD.O)和博通(AVGO.O)等上市企业至关重要。“因此,在市场反应冷淡后OpenAI收回言论,并不能缓解任何担忧。”
白宫的加密货币与AI政策负责人、风险投资家大卫·萨克斯(David Sacks)周四在社交平台X上发文表示,“不会有针对AI的联邦救助”,并补充说美国在该领域拥有多家大型公司,“如果有一家失败,其他公司会取而代之。”
双线资本(DoubleLine Capital)的罗伯特·科恩(Robert Cohen)在彭博情报播客节目《Credit Edge》中表示,固定收益投资者在为AI热潮提供资金时应格外小心,
“不仅要警惕科技行业,还要警惕那些为这些新项目提供支持的关联行业。”
投资者对OpenAI及整个行业融资需求的突然关注,正值华尔街高管们此前警告科技股估值过高、令市场神经紧绷之际。本周早些时候,科技股集中的纳斯达克100指数周二下跌2.1%;周三虽略有反弹,但周四又下跌1.9%。该指数已较10月29日创下的历史高点回落近4%,但今年以来仍上涨近20%。
英伟达作为全球最大、亦是AI热潮核心的芯片制造商,周四股价下跌3.7%,连续三个交易日累计跌幅超过9%,创下自四月以来的最大跌幅。
标普500指数中多家AI概念核心企业也成为周四的主要下跌者。上月与OpenAI签署芯片合作协议的AMD下跌7.3%,数据分析软件公司Palantir下跌6.8%。
另一个显示市场情绪急转的信号是:甲骨文公司的股价几乎抹去了自9月10日以来的全部36%涨幅。当时,该公司基于OpenAI的云计算合作预期发布了强劲的营收预测。
“看来我们终于来到了AI乐观情绪的顶点。”富国银行投资研究所全球股票与实物资产主管萨米尔·萨马纳(Sameer Samana)表示,“最近密集发布的合作公告——其中不少看起来既循环又夸大——已经让投资者产生疲劳与警惕。”
本周的市场回调发生在标普500科技公司整体业绩表现良好的背景下。数据显示,已有47家公司公布了财报,平均每股收益增长23%。这让部分投资者相信,AI行情只是暂时喘息。
“今天的抛售以及近期从历史高位的回落,更像是一场现实检验,而非趋势逆转。”圆山投资公司(Roundhill Investments)首席执行官戴夫·马扎(Dave Mazza)表示,
“股价的涨幅远超盈利增速,如今估值被迫回归基本面。简单来说,在缺乏新的上涨催化因素的情况下,投资者更倾向于获利了结。”
AI领域接下来的关键节点将是11月19日盘后英伟达第三季度财报,随后是12月12日博通发布季度业绩。琼斯交易公司的奥鲁克认为,市场对OpenAI融资计划的质疑可能会为这些财报蒙上阴影。
“市场早就对OpenAI存疑。”奥鲁克说,“当英伟达和博通在未来几周公布业绩时,投资者可能会因为这些疑虑而下调对其积压订单的预期。”
奥鲁克还提到,英伟达CEO黄仁勋日前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警告称,中国将在AI竞赛中领先美国。
“黄仁勋的言论更令人不安。”奥鲁克指出,“他正是凭借AI打造出全球最大、最成功的公司。如果连他都认为中国将赢得这场竞赛,那么投资者就不应再给予美国AI公司如此高的估值溢价。”
即便企业仍在加速采用AI技术,投资者仍有理由保持警惕:AI带来的生产力提升似乎正在冲击美国劳动力市场。根据就业咨询公司Challenger, Gray & Christmas Inc.的报告,美国企业上月宣布裁员153,074人,为二十多年来十月最高水平,部分原因被归咎于AI的应用。
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停摆危机持续未解,也进一步拖累了周四的投资者情绪。
“近期股市涨势凌厉,我认为技术面上确实存在调整的理由。”Solus另类资产管理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兼策略师丹·格林豪斯(Dan Greenhaus)表示,“对部分企业财报反应平淡,以及对政府停摆影响的担忧加剧,可能正推动这一轮回调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