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来自中信建投期货 作者张远亮
印度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可耕地面积排名世界第一。然而,2021年全球饥饿指数(GHI)排名显示:印度在116个国家中排名第101位,属于“重度饥饿”国家行列,同比2020年的第94位,印度2021年的表现反而更加不容乐观。其次,印度作为世界第二大尿素生产国,产能超过3000万吨/年,但其自身产能不足以及新增产能滞后难以满足国内需求,必须通过全球招标补充国内的尿素库存。
一、印度地理位置和气候概况
印度位于北半球,国土面积297.47万平方公里,属于南亚次大陆,西北与巴基斯坦接壤,东北与中国、尼泊尔、不丹和锡金为邻,东与缅甸和孟加拉毗连,南与斯里兰卡、马尔代夫隔海相望,东南濒临孟加拉湾,西南面临阿拉伯海,南连印度洋,北依喜马拉雅山脉,作为亚、欧、非和大洋洲重要的海上交通枢纽之一。
1、地形:印度的地势特点是中间低,南北两侧高,平原约占总面积的40%,山地占25%,高原占三分之一,但山地和高原的海拔大部分不超过1000米。全国分为三大地区:西北部属喜马拉雅山脉南坡高山区;中部为印度河—恒河平原区;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河网纵横,人口稠密,自古就是印度主要的经济区;南部是以德干高原为主体的印度半岛区。
2、气候:印度的主要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有明显的雨、旱两季,降水丰沛,雨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80%。年平均气温在22℃以上,最冷月一般在16℃以上;通常6-9月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影响,为雨季;10月至次年5月受来自亚欧大陆的东北季风的影响,为旱季。
印度气候分布情况
二、印度农业发展概况
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农业生产潜力较强。印度丰富的土地资源、低矮平缓的地形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等为其农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农作物一年四季均可生长,且能达到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
传统农业占优势地位,农业生产率和农民收入较低。印度传统农业对气候和雨水等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很大,经常遭受季风危害。据统计,1951-1983年的32年间,印度因旱涝灾害而造成农业减产的就有13次之多。其次,印度农业以传统的生产工具和手工劳动为主,现代化的机械程度弱,生产效率低下。国内85%的耕地依靠人畜力耕作,70%的耕地无灌溉设施,靠雨水灌溉,粮食的土地产出率并不高。
绿色革命推动农业现代化,改革之路任重而道远。为推动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印度政府于20世纪60年代实施了以生物技术为核心的绿色革命,通过引进良种和应用现代农业技术来增加粮食产量。这场革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状况,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印度农村贫困落后的面貌,反而加剧了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
首先,绿色革命仅在农业种植业方面进行了技术创新,并不包含全部农业,而良种成本高于传统农作物,随着良种的推广普及,地区间的农业发展差距加大。
其次,不同地区对于绿色革命的开展持有不同态度。印度村庄大多数都是贫困的农民,缺乏足够的资金来购买设备或化肥来改善耕种条件,也没有意愿寻找渠道向私人借钱。而一些较为富裕的农民有能力融资购买耕牛、拖拉机、化肥等,因此这些村庄的农作物产量迅速翻倍。
三、印度化肥的使用
印度作为热带国家,土地适宜多种作物,印度一般根据季风带来的降水量来安排全年种植计划。印度有2个种植季:秋收作物(雨季作物),种植作物主要是水稻、玉米、大豆、甘蔗和棉花;旱季作物(凉季作物,种植在冬季,收获在春季),种植作物主要是小麦、油菜、土豆等。根据作物的种植特征,印度全年用肥主要集中在雨季。
印度农作物分布
印度庞大农作物的需求带动了对化肥的需求。根据网络资料整理,2019年-2020年,印度尿素消费量约为3500万吨,产量2500万吨,进口1000万吨,消费和进口量同比2018-2019年有明显的提升,但受制于国内产能较少,且投产进度缓慢,导致同比产量增长缓慢。
印度尿素消费、产量、进口
印度尿素装置投产情况
事实上,印度尿素产能排名世界第二(2021年仅新增一套127万吨/年的装置FCIL1#),受制于自身巨大的尿素需求量,印度却成为全球最大的尿素进口国。每年平均消耗约3500万吨尿素,其中约30%依靠进口。印度政府每年都会在用肥季节来临前进行尿素招标,早期从事印度尿素代理进口的企业有3家,包括印度国有矿产与金属贸易公司(MMTC)、印度钾肥(IPL)和国家贸易公司(STC)。近年来增加拉什特里亚化学品和肥料公司(RCF)参与尿素代理招标,2021年主要以RCF和MMTC为主。除此之外,印度也是全球磷酸二铵(DAP)的主要买家,每年消费1000-1200万吨DAP化肥,其中约60%来自进口。
整体来看,印度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等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发展农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仍然存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落后、土地生产率较低以及自身化肥产能不足等问题,印度农业与化肥产业发展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