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30分钟带你领略百样人生。你好,欢迎收听金十财富故事。我是主播大白,今天我们一起听听《学会花钱》,带大家一起体验书中的精髓,那就是如何才能做到明智地花钱,让钱越花越多。
想必很多人和我一样,初次见到这本书的书名时,多少都会有点不屑,花钱谁不会呢?这有什么好学的?对大多数人而言,平日里思考得最多的恐怕就是如何赚钱和省钱,对于怎样花钱这件事却很少考虑。
是的,花钱谁都会,但要想明智地花每一笔钱真的很难。当然,要想让钱越花越多就更是难上加难了。说到这里,你可能又有疑虑了,如何才能明智地花每一笔钱?怎样才能让钱越花越多呢?相信你在听完这本书后,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在正式讲解本书的内容之前,我们先说说作者以及这本书的基本情况。作者野口真人,不仅是日本人气MBA导师,还是金融界的大咖。他曾在瑞穗银行、摩根大通、高盛等世界有名的投资公司任职。
在日本金融界摸爬滚打多年,经历了从日本上升到经济飞速发展再到泡沫破裂经济急剧下滑的整个过程,有着丰富的投资理财经验。同时他个人创建的投资公司在日本私人咨询公司排行中,连续三年位列投资评估及并购业务第一名。
作为一本金融理财类书籍,本书没有让人抓狂的专业术语,作者用日常生活中有关经济活动的鲜活例子和有趣的故事将晦涩难懂的经济学知识呈现出来,虽然这些知识不能立刻让我们变得有钱,但当我们打算购买打折毛衣,钻石、车子、房子、彩票、名家画作的时候,能一眼看出商家的目的,从而控制住自己的欲望。所以,作者真正的目的是让我们拥有金融智慧,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我们在买买买的时候,就会有意识控制自己,从而做到有效地使用有限的金钱。除此之外,这些知识还能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做个明白人。
说完了作者和这本书的基本情况,我们再来看看本书的主要内容,本书虽然有七个章节,但作者的终极目的是回答“如何明智地使用金钱”这一问题。在本书中,作者通过日常生活中一系列与经济活动相关的故事和案例,来告诉我们如何在区分三个钱包的基础上灵活使用这三个钱包,以及如何做到让钱越花越多,让花出去的每一分钱都变成未来的财富。同时作者还强调,人是能够创造现金流量的重要资产,应该永远意识到要对自己进行更好的投资。所以,我将本书的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三个钱包理论』、第二部分是『让钱越花越多的三个绝招』、第三部分是『永不亏损的投资对象是我们自己』。接下来,我将围绕这三个部分的内容来为你解答,如何更明智地花钱,以及如何做到让钱越花越多。
第一部分
让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部分的内容,三个钱包理论;朋友逛街正好碰到某知名服装店打折,嘴里嘟囔着“好划算呀”,顺手拿起 4 件放进购物筐里。股神巴菲特也曾以每股 5.22 美元的价格,收购了 10.2 亿美元的可口可乐股票,并且感叹自己做了一笔很划算的买卖。我们常常以为一流投资家有着独特的决策方式,因此他们总能把握最适合投资的时机,从而大赚特赚;但上述的例子证明,就花钱的决策这一点来看,我们买一件衣服的决策和巴菲特买一只股票的决策是相同的,投资大神巴菲特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实际上,我们花钱的决策机制很简单,当我们得到的“价值”大于支出的“价格”时就购买,“价值”小于“价格”时就驻足观望。
如此浅显的道理人人都懂,不过,值得我们思考得是,为什么我们在做出花钱决策时,和巴菲特想的一样,却在财富上和他有着天壤之别呢?这是因为,像巴菲特这样的顶级富豪们,都用好了三个钱包,而我们这类普通人通常只用了一个钱包。这也是富人越来越富,穷人却越来越穷的底层逻辑。说到这里,你可能会好奇了,这三个钱包到底是什么呢?别着急,说三个钱包之前,我们先来说说大家熟悉的三个概念,即消费、投资和投机。
消费很好理解,所谓消费是指为了满足个人欲望而进行的花钱行为,简单来说就是为你的衣食住行买单。比如为了满足食欲而吃饭,为了放松心情去看电影、去KTV唱歌、去咖啡厅喝咖啡吃甜点等等。
投资是指花钱买未来可能会赚到更多钱的机会,简单来说就是:“我在某个对象上花了 100 元,期待它日后可以带给我多于 100元的回报”;股神巴菲特持续半个世纪不断买入可口可乐的股票,这就叫投资。投资并非富人的专属行为,普通人也有很多投资行为,比如你购买的一些培训课程,对子女投入的教育资金,购买的理财产品等等。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购买的培训课程并没有认真去听,或者听了课程没有实际行动,那这也就算是消费了。
说完了消费和投资,我们来说说投机,投机指的是抱着侥幸的心理,做好会亏损的准备,看看是否能获得比付出的金钱更多的回报。换句话说,就是花钱做撞大运的事情。比如买彩票,心想没准运气好能中大奖;又比如买钻石、黄金等稀有金属、以及艺术画作等收藏品,心想没准这些玩意儿以后会升值。
好了,现在我们弄清楚了消费、投资和投机三个概念。如果稍加思索就不难发现,从花钱的方向来看,正是因为这三个不同的概念,才衍生出了三个不同种类的钱包,一个是消费钱包、一个是投资钱包,还有一个是投机钱包。消费钱包用于满足欲望,提升幸福感;投资钱包花在将来能带来现金流量的事和事物上;投机钱包则是把希望寄托于幸运之神身上。
当然,这三个钱包带给我们的价值回报也是天差地别,消费钱包的价值由我们的满足程度决定;投资钱包由将来的现金流量决定;对于投机钱包,如果购买的是黄金、钻石等贵金属,价值则由商品的稀缺性决定,如果是参与赌博以及买彩票这类花钱撞大运的事情上,则几乎无价值可言。
弄清了三个钱包,我们来看看穷人和富人在这三个钱包的使用上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首先,从消费钱包的使用上来看,穷人和富人都有一个消费钱包。不同的是,我们穷人往往被商家牵着鼻子走,总是控制不住买买买的欲望;而富人却能一眼看穿商家的目的,控制住自己的行为,不断压缩消费的欲望。
或许在大部分人的认知里,有钱人花钱都是大手脚的。实则不然,如果你读过《邻家的百万富翁》这本书,你就会明白真正的富翁会适度使用消费钱包,他们通常不穿名牌衣,戴名牌表、背名牌包、开名牌车。现实生活中亦是如此,比如巴菲特作为全球最能赚钱的人之一,花钱却很适度。据说有一次,巴菲特在酒店吃饭,当侍应生试着说服他打开一瓶珍存已久的葡萄酒时,他用手把杯口死死盖住,说:“不用了,谢谢,我宁愿把酒换成钱。”可见,巴菲特在消费这件事上非常理性。但反观那些喊着精致生活口号的年轻姑娘和小伙们,刷着信用卡,背着名牌包,穿着名牌衣、戴着名牌表、还想开名牌车;但一看他们的投资钱包,却空空如也。所以,能否量力而行,适度消费,这是穷人和富人在钱包使用上的第一个差距。
其次,从投资钱包来看,富人总能将自己有限的资金进行合理的分配,他们不断寻找合适的投资机会,长时间进行价值投资,让资金不断升值,从而将投资钱包里的一部分钱用于消费。说到这里,我想到了股神巴菲特说过的一句话:“人生就像滚雪球,最重要的是发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听到这句话,我们都会想到巴菲特的滚雪球效应。其实所有的财富刚开始都只是一片小雪花,你需要积攒很多片小雪花,把它们捏成一个小雪球,然后不停地寻找湿的雪,在一个长长的坡上不停地滚动它,最终就会变成一个巨大的雪球。
但现实生活中很多年轻人打着享受生活的旗号,硬生生把自己耗成了月光族,甚至有人刷爆了信用卡,把自己彻底变成了“负翁”,别诧异,此“负翁”非彼“富翁”,“负”是“负数”的“负”。最终,这些人的生活质量不升反降,根本没有多余的资金用来投资。所以,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进行投资活动,是穷人和富人之间的本质区别,这也是穷人和富人在钱包使用上的第二个差距。
最后,从投机钱包来看,我们穷人常常因为不擅长用概率进行分析,被概率的错觉和错误判断的习惯搞昏了头,以致落入了别人的圈套还不自知,从而参与赌博、购买彩票等回报率极低的投机行为。然而富人在投机这件事上,却非常谨慎,他们竭力避免使用投机钱包,只有在看清局势,稳操胜券的情况下,才会果断出手。这是穷人和富人在钱包使用上的第三个差距。
为你分析完穷人和富人在三个钱包使用上的区别后,相信你已经发现两者之间的区别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毫无疑问,这也是穷人和富人之间财富差距如此之大的原因。不难发现,这三个钱包理论也告诉我们,要适度用消费钱包,多用投资钱包,尽量避免使用投机钱包。所以,每次剁手前都想想把钱花出去是否能够得到相应的价值,比如一双不合脚的鞋、一个可有可无的摆件、一份吃不完的大餐是否能给自己带来价值,有了这种判断力,也就获得了与巴菲特一样的洞察力。
第二部分
说完了三个钱包理论,看清了穷人和富人在三个钱包的使用上不同之处后, 我们再来说第二个部分的内容,即让钱越花越多的三个绝招。
第一个绝招是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只买以后更值钱的东西。道理谁都懂,问题是怎么做呢?怎么才能知道什么东西在未来更值钱呢?我们普通人如何衡量某一服务或商品该不该消费?投资时又如何判断该不该出手呢?对于这一连串的问题,作者给了我们几个判断标准。
一是通过效用做出消费选择;所谓效用,是指情感的满足程度;比如很多女孩子喜欢趁商店打折买一大堆便宜的衣服,但过不了多久,就发现那些衣服自己一件都看不上了,于是就把它们永久塞在衣柜的一角。如此看来,还不如当初咬咬牙,买一件心仪已久的大牌货,因为后者品质更高,花同样的钱,能带来更多更持久的满足感。当然,我们要懂得灵活变通,因为生活资料的效用并不仅由价格决定,它还受到你身处的状况、兴趣爱好、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影响。比如一碗桶装泡面在家附近的小卖部卖10元,而在稍微远一点的超市只卖6元,这时大部分人都会去超市买。但如果是一个忙到没时间吃饭,回家后又饿又累的上班族,就可能会选择家附近的小卖部。
二是通过现金流量判断投资价值;需要强调的是,投资的价值是由其将来产生的现金流量决定的,比如你花了299元参加一个写作训练营,目的是提高写作技能,在将来赚取更高的稿费,花钱时你考虑到的是“将来产生的金钱”,而不是个人当前的效用。在金融的世界里,“将来产生的金钱”被称为“现金流量”。很显然它指的并非是存在当下的现金,而是表现资金进进出出的动态。那如何通过现金流量来判断投资价值呢?我们不妨看看下面这个例子:假设你打算报名英语培训班,在A和B两家培训机构中犹豫不决。A机构的课程是一对一教学,商务英语课程学费为2万元。B机构是一对多教学,日常会话课程学费是6千元,这时你该怎么选?或许大多数人会根据自己钱包里的钱来做出选择。但作者野口真人告诉我们,这时候需要考虑 A、B 两所机构将会为你带来的现金流量,也就是它们各自的价值。将未来现金流量的价值与 2万元或6千元的价格进行比较,当价值高于价格时就购买,以此来判断该选择哪所机构。如果你就职于拥有国际业务的著名公司,你已经预计到掌握了商务英语,将来自己会因此而被授予责任更大的工作,工资也会翻好几倍,那么就该选择A机构。如果你就职的公司主要业务在国内,学英语仅仅是为了公司内部的升职考试,那中等程度的英语水平就足够了,这时就该选择学费相对便宜的B机构。所以,在投资之前,必须预估将来现金流量会怎样变化,明白了这个原理,我们要学会在生活中举一反三,加以应用,这样才能做到更明智地花钱。
三是估算收益时要考虑折现率和时间变量;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通货膨胀,今天的10块钱,比明天的10块钱更值钱。所以在剁手钱先动动脑子,尽可能少买短时间内不会用的东西,比如健身年卡、满200次消费送100的抵用券。也不要趁购物节、商场打折就冲动消费,只买自己需要的东西,千万别用今天的钱,去囤明天的货。话说回来,既然现在的钱比未来的钱更值钱,我们在预估投资价值,估算投资收益时就要给未来的钱打一个折扣,经济学上将这个折扣称为折现率,只有把折现率考虑进去,我们才能更加准确地预估投资的收益。
在预估投资价值时,我们往往容易估算过高,还一部分因素就在于忽略了时间这个变量。说到这里,我们先卖个关子,来看看这道题目,如果是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假设你的老板打算在未来4年给你100万,两种支付方式供你选择,一种是第一年10万,之后每年增加10万,即10万、20万、30万、40万;另一种恰好相反,即40万、30万、20万、10万;你会选择哪种支付方式呢?
或许很多人会选择第一种,工资不断增长多好啊!但实际上,正确答案是选择第二种,我们已经说过,随着时间的推移,钱是越来越不值钱的。所以,选择第一种支付方式的朋友要谨记:钱是在不停贬值的,越早把钱放回兜里,就能越早开始投资,这样一来,损失也就越小。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考虑时间对效用的影响,时间是个神奇的东西,既能让你的财富缩水,也能让你的财富增值。我们不妨设想一下,20年后能获得的金钱的效用,对于当下二十岁的人和八十岁的人有什么不同。对于二十岁的年轻人来说,未来获得金钱的效用和现在并没有什么差别;但对八十岁的老人来说,20年后的金钱几乎没有任何价值,因为谁也不知道他能不能活到100岁。如果是十岁的少年,20年后的金钱或许比现在就获得这部分金钱效用更高。所以,80岁的老人就不需要买20年后才有收益的理财产品。因此,要遵循只买未来更值钱的东西这一原则,我们就要能够通过效用来做出消费选择,通过现金流量来判断投资价值,通过折现率和时间变量来预估未来收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明智地消费。
接着,我们来看第二个绝招,牢记两个策略。投资永远有风险,但是风险并不意味着危险。只要在投资前合理规划,就能避免因为决策失误,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在这里,作者为我们提供了两个规避风险的策略,一个是组合投资,一个是期权。所谓组合投资是指分散投资多种资产来规避风险的行为。简单来说就是“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比如你有20万,就应该将这20万用来组合投资,购置多份不同的理财产品,而不是把所有的钱用来买一份理财产品。
期权则是说当对投资结果拿不准的时候,可以先花一点钱购买某种交易权利,从而对冲投资风险。期权一词听起来似乎很复杂,实则不然,我们的生活中就存在很多期权交易。比如说,某天你在经常光顾的一家店里看到了一件很雅致的大衣,标价5000元,虽然觉得有些贵,但还是很想买下来。不巧的是刚好没有合适的尺寸,所以你决定向店家“订购”。订购完之后,你在另一家店里也发现了这件大衣、于是你抱着好奇的心态去试了衣服,结果发现非常满意,而且标价只要4000元。这时你可能会满怀愧疚打电话向刚才那家店取消订购,从而买下这件4000元的大衣。这种“订购”行为,就可以视为期权交易。所以,期权交易是指支付适当的预约金,可以取消预约的行为,而不是直接下单,也就是说你花钱买了一个未来可以反悔的权利。
最后,我们来看第三个绝招,避开两个陷阱。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大脑虽然可以推导出合理的概率,却不擅长用概率进行分析,所以才会相信自己的直觉,被概率错觉搞得晕头转向,最终落入别人的圈套。下面,我就来为你揭开这两个陷阱的真面目。
第一个陷阱是概率错觉;概率错觉往往导致我们忽略事实,做出不理性的消费行为,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们产生概率错觉呢?原因有两个,第一个原因是我们往往会选择遗忘先验概率。比如在2001 年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中,有3000 多人丧生。此事件后,许多美国人出行都不选择乘民航飞机,而是选择开车。这也导致2001 年 10 月到 12 月期间,美国全境因机动车事故死亡的人数,比前一年增加了约1000 人。事实上,很多人都知道,飞机事故的发生率要远远小于机动车事故。但是,恐怖袭击事件引起的空前恐慌,使人们忘记了这个先验概率。
第二个原因是对回归平均的误解,所谓的回归平均是指,当上一次的数据和平均值偏差较大时,下一次的数据会比上一次更接近平均值。但实际上,对于回归平均,很多人会错误地理解为“对于我们期待的结果,如果这次出现了一定偏差,下次肯定会出现与这次相反的结果”。这也导致我们认为如果在100次扔硬币的游戏中,前10 次正面朝上的次数较多,剩下的 90 次中会比较容易出现背面朝上的结果。由此忽略了前10次中就算连续 10 次都是正面朝上,下一次正面朝上的概率依然为 50%的事实。所以,如果你也有“我一直输到现在,下次总该该赢了吧”这种想法的时候,就要小心了,这说明你即将掉入概率错觉这个陷阱。
第二个陷阱是错误判断的习惯;很多人一看见彩票,就会掉入“明知会遭受损失,还是不由自主去购买”的陷阱中。为什么彩票有如此魔力?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掉入这个陷阱却还不自知呢?首先,一直以来,彩票一等奖的奖金一直在不断膨胀。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只有彩票是以一夜暴富为目标的赌博。所以,买彩票时,我们眼中只看到了动辄上百万的奖金,一想到由此获得的满足感,内心就会自动忽视中奖率只有千万分之一的事实。其次,对于较高的概率,我们总是反应不足。在行为经济学的鼻祖丹尼尔·卡尼曼提出的理论中,就有一种解释说“人们对于较低的概率会反应过度,对于较高的概率则会反应不足”。按照这个说法,我们通常会高估中一等奖这个几乎为零的概率,而低估不中奖这个很高的概率。同时也有研究发现,人们在买彩票时,感觉自己有机会中头奖的机率,比实际高出281倍。这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人都愿意去买彩票。虽然中头奖的概率几乎为零,但是我们总会抱着“差不多该中奖了吧”的心态继续买下去。最后是彩票极低的中奖率。
或许很多人会感到诧异,彩票极低的中奖率怎么可能是吸引彩票迷的原因呢?然而事实证明的确如此,正因为彩票中奖率极低、不中奖也是理所当然。所以,即使我们连续一千次都没中奖,也不会感觉有什么不自在。而是坚持认为“下一次就会中奖”,从而接着挑战。除此之外,在彩票迷的脑海中,或许还时常回想起过去买彩票花费的金钱。他们会觉得“既然已经花了那么多钱,为何不继续买到回本为止呢”。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在面对损失时,有些人甚至会故意冒风险。他们往往会觉得反正已经输了,再多输一点也没什么,只要有一次能中奖,一切都会有回报。正是这种错误判断的习惯,导致我们被概率蒙骗,如果因为贪图赚快钱而沉溺于投机活动中,那么很有可能会花光我们辛苦积累下来的资产。
说了这么多,目的就是告诉你在使用钱包时,要理性地审视概率,不要让错误判断的习惯和概率的错觉影响花钱决策。我们始终要记住,即使抛了100次硬币都是正面朝上,第101次正面朝上的概率依然是50%,不会因为前100次的结果而改变。总的说来,要想让钱越花越多,我们就要掌握三个绝招,那就是遵循一个原则、牢记两个策略,避开两个陷阱。
第三部分
现在,我们来看看本书最后一部分的内容,永不亏损的投资对象是我们自己。
我们在评估房子、股票、商品的投资价值时,是通过它们未来能产生的现金流量为依据的。实际上,一个人的价值,也是由这个人将来能赚取的现金流量所决定的。看过卓别林的电影《摩登时代》的朋友都知道,电影中卓别林被迫体验自动喂饭机的情景、被卷入齿轮的情景,以及最后一幕卓别林和女主角牵手走在马路上的情景,都很触动人心。这部作品虽然表现了劳动者失去个人尊严,成为机械的一部分这样一个可笑又可悲的世界,但卓别林真正想要表达的却是:“世界上不能只有机器,人才是重要的”这个观点。
在现实生活中,这一观点依然是不变的真理。毕竟,如果没有人的手,机器是不可能创造出现金流量的。如果没有人,丰田汽车的工厂也不可能自动生产出汽车。由此可见,在人、物、钱中,最具现金流量创造能力的是人。既然人才是创造现金流量的重要资产,那么对我们自己的“投资”,就显得尤为重要。其实,现金就像是血液,如果血液在长时间在身体的某一处停止不动,人就会死亡。同样的道理,如果现金也长时间停止流动,就会给经济带来严重的影响。所以,别让手上的钱停滞不动,要学会用这些钱对自己进行投资,不断提升自己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
野口真人在他的另一本书《精准努力》中也强调了投资自己的重要性,他认为,我们“自己”是不可转让的资产,即使因为意外失去了现金和房产,自身的能力也会伴随我们一生。由此可见,我们自己才是永远不会亏损的投资对象。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投资自己,不断提升自己创造现金的能力,即使遭遇意外陷入困境,也能凭借自己的能力东山再起。所以,如果一个人想提升自己在未来的赚钱能力,当下就应该多花钱在自我成长和提升上。
总结
会赚钱是能力,会花钱才是智慧,如果一个人不会花钱,即使赚再多钱也能挥霍一空。读完整本书,我才真正理解本书开头比尔·盖茨的那句话:“巧妙地花一笔钱和挣到这笔钱一样困难。”
最后,总结一下,这本书告诉我们,要想明智地花每一笔钱,让钱越花越多,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三个钱包理论,做到适度用消费钱包,多用投资钱包,避免使用投机钱包。
其次,我们要掌握三个绝招:一是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只买以后更值钱的东西。二是牢记两个策略,即组合投资和期权策略,组合投资就是指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合理分配手上的金钱,同时购置几份不同种类的理财产品,而不是把所有的钱用来买一份理财产品;期权是说当对投资结果拿不准的时候,先花一点钱购买某种交易权利,从而对冲投资风险,简单来说,就是花钱买一个未来可以反悔的权利。三是避开两个陷阱,即概率错觉和错误判断的习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被概率蒙骗,从而减少对投机钱包的使用。
最后作者强调,人才是创造现金流量的重要资产。所以,我们自己才是永远不会亏损的投资对象。投资自己,不断提升自己创造现金的能力,才是当下最重要的事。
关于作者
本书的作者野口真人,不仅是日本人气MBA导师,还是金融界的大咖,曾在瑞穗、大通、高盛等世界知名金融机构任职。同时,由他个人创建的投资公司,不仅被日本经济新闻作为典型企业进行了报道,而且连续三年位列投资评估及并购业务第一名,堪称日本最懂金钱的人。
关于本书
《学会花钱》与一般关于经济和金融的书不同,它是以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必须具备的金钱智慧为焦点,通过解析日常生活中的经济活动,比如买健身年卡、买名牌包是投资还是消费?买某知名画家的美术作品是投资还是投机?黄金、钻石的价格由谁决定?彩票并不划算,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买?等一系列鲜活的例子,告诉我们如何明智地花每一笔钱。作者不仅教会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看待金钱,帮助我们建立富人思维,还告诉我们如何让花出去的每一分钱都变成未来的财富。
核心内容
真正的会花钱,是指能把钱越花越多。要做到这一点,不仅要认识三个钱包理论、做到适度用消费钱包,多用投资钱包,少用投机钱包。还要遵循一个原则、牢记两个策略、避开两个陷阱,同时不断进行自我投资,提升自己创造金钱的能力。
今天的《学会花钱》让你收获到了什么呢?欢迎把你的感想或者对我们新栏目的建议踊跃分享到下方评论区。倾听财富之声,我们下期故事见。想了解新栏目更多的书籍或反馈建议的,扫描下方二维码告诉小编我啦~
【往期精彩回顾】
《索罗斯传》:从亚洲金融危机中大赚100多亿 这个策略助索罗斯走上“大鳄”崛起之路?
《褚时健传》:两度成“王”是偶然?还是有成功的秘籍?褚时健用一生的经验给你解答!
《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危机四伏!连冰岛亿万富翁都无法抵挡住,灰犀牛还能如何应对?
《伟大的博弈——华尔街金融帝国的崛起》:大火连烧两天也无法将其摧毁 是什么造就了2008年金融海啸的发源地?
《查理·芒格传》:是什么让他成为股神巴菲特身后的亿万富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