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者
米歇尔•渥克,全球思想领袖,2007年古根海姆学者奖获得者,2009年世界经济论坛“青年领袖”,《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国际政策》等媒体的特约撰稿人。大神的世界总是让我们不可想象,这位神奇的女士在笔耕不辍的同时还身兼数职,以一己之力承担起国际政策研究所所长、芝加哥议会全球事务研究中心副主任、《国际金融评论》拉美办公室主任等多份工作职责。
关于本书
《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一书为我们敲响了大概率危机的警钟。在书里,米歇尔讲述了一种比黑天鹅更可怕的现象,就是存在于我们身边却往往被我们忽视的灰犀牛式危机。同时,作者还列举了多个科技、经济、自然、社会等不同方面的例子,手把手教会我们如何识别和应对这种危机。灰犀牛的概念一经推出,立即在经济学界引起了热议,风险把控也随即成为各行各业的管理重点。本书在国内出版后也引起很大的反响,五年一次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和人民日报均对灰犀牛的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核心内容
灰犀牛概念是对塔勒布黑天鹅理论的补充及深刻延展。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遭遇黑天鹅的概率毕竟很小,但灰犀牛事件却一直存在,只是我们习惯了视而不见。雾霾、气候变暖、饮用水短缺、金融危机以及科技的革新带来的巨大颠覆性力量……这些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灰犀牛事件在爆发之前,其实都有迹象显现,为什么我们往往会忽视这些信号?如何克服偏见、惰性以及侥幸心理,对潜在的大概率危机进行有效识别和有决断力地应对?《灰犀牛》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用的建议。
前言
30分钟带你领略百样人生。你好,欢迎收听金十财富故事。我是主播【静静】,今天我们一起听听《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这本书的中文版大约26万字,我会用大约20分钟的时间来讲述书中的精髓,那就是灰犀牛式危机的概念,以及有效辨别和积极应对这种危机的方法。
点击收听《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
对于灰犀牛这个概念,你可能不是很清楚,但是如果说起黑天鹅理论,你一定会感到很熟悉。其实,灰犀牛就是黑天鹅理论的补充及延展。我们都知道,黑天鹅是指那种概率很小但是影响却很大的危机,而且这些事件往往是突发的、不可预见的。与黑天鹅不同,灰犀牛虽然冲击力也很强,但是却不是随机突发事件,相反,它们发生的概率非常大。所以,灰犀牛危机其实比黑天鹅更加可怕。甚至有人说,每一次黑天鹅事件的背后,都潜伏着千万只巨大的灰犀牛。
这本书的作者米歇尔•渥克,是一位思想界的大牛,曾荣获古根海姆学者和世界经济论坛“青年领袖”的称号。她思维超前,文笔犀利,是《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国际政策》等媒体的特约撰稿人。而她提出的“灰犀牛”概念,在全球各界都引起了很大反响。
介绍完作者情况和基本情况,那么下面我就为你来详细讲述书中内容。这本书一共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灰犀牛事件的概念和特点,人们对灰犀牛视而不见的原因以及正确应对灰犀牛的方法。接下来,我们就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三个角度,来与这只全球著名的犀牛会会面。
第一部分
让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重点内容,到底什么是灰犀牛式危机?它的特点是什么,与我们熟悉的黑天鹅理论有什么关系?
在开始了解这个令人头疼的概念之前,让我们先放松一下,一起做一个心理小测试。假设现在天上掉馅饼了,你莫名其妙地中了一次大奖,奖品是一次去非洲大草原旅游的免费机会。这还不算,你居然好运连连爆棚,在大草原上遇见了一只已经濒临灭绝的公犀牛!为了抓拍到犀牛的正脸回去炫耀,你不顾导游的警告,不断慢慢靠近它。俗话说,自作孽不可活,犀牛终于发怒了,这个两顿重的大家伙垂下头,弓起背,疯子一般向你发起了进攻!
好了,现在告诉我,当你面对这只拼尽全力冲过来的犀牛,你会怎么做?是马上转身跑回向导的汽车,还是就近寻找一棵大树爬上去?或者以卵击石,用手里的相机砸它?如果你能这样回答,说明你面对的只是一只想象中的犀牛。因为事实上,当这种事情突然发生,99%的人都会石化在当场一动不动,彻底忘记逃跑和反抗。
当然了,在现实生活中遭遇一只犀牛的袭击,绝对是一件千年不遇的黑天鹅事件:极少发生,但一旦发生就会有颠覆性影响。这类事件,比如恐怖袭击、海啸地震等等,不仅罕见而且完全不能提前预知,我们其实也干预不了太多,实在不必为此惶惶不可终日。但你也不要因此就感到庆幸,因为生活中除了罕见的黑天鹅,还有一种更可怕的灰犀牛危机:同样影响巨大、冲击力极强,发生概率还特别大。
用灰犀牛来比喻比黑天鹅事件发生概率大且影响也巨大的危机事件,是本书作者米歇尔在2013年1月的达沃斯全球论坛上提出的。作者认为,与黑天鹅的不可预见性不同,灰犀牛的发生往往是有明显征兆的。换句话说,这些危机,本来是可以预见到,然后提前准备应对方案的。但是,灰犀牛事件的影响,绝不会因为可以提前知晓就变小,相反,如果你放任不管,那这些危机的破坏性,往往比黑天鹅事件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面对一群必然会出现、而且破坏力巨大的灰犀牛,我们又何必把精力放在远处若隐若现的黑天鹅身上?
听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那灰犀牛事件挺容易对付啊,既然我们能提前知晓,又知道它们早晚会出现,那及时做好预防和应对措施不就完了。但是,事实往往没有那么简单。很多人在面对真正的危机事件时,常常就像那个在非洲大草原上被犀牛攻击的人,会忘记一切逃跑和反抗方法,僵在当场。
觉得很不可思议吗?仔细想想,这样的事情其实到处都是:暴风雨来临之前,无论如何都不肯离开家的一家老小;明明心里很清楚吸烟对身体很不好,甚至有可能因此得上肺癌,但就是不肯戒烟的的瘾君子;在看牙医时指天发誓要好好保护牙齿,回头就狂喝可乐、扔掉牙线的享乐一族。不仅个人如此,政府和企业也很难在面对灰犀牛时做出明智的选择。全球变暖的脚步越来越近,但是各国政府还在像鸵鸟一样把头埋在沙子里,对此毫无动作。雾霾已经笼罩了全国大部分天空,工厂的烟囱却还在不停地冒着黑烟。大桥已经出现了好多种裂缝、岌岌可危,却没有人维修,直到彻底倒塌,出现人员伤亡才会有人关注。
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无论是宏观层面还是个人生活层面,各种灰犀牛已经亮起双角向我们全速奔来,但我们却仍在得过且过。为什么大多数人都宁愿被撞得粉身碎骨也不肯有所动作?我们真的没有办法躲避灰犀牛的进攻了吗?别着急,让我们接着往下听。
第二部分
说完了灰犀牛的概念是什么,我们再来一起分析下,为什么我们会对体积庞大、惹人注目的灰犀牛视而不见?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灰犀牛事件发生之前,都会有很明显的信号和预警。但是,人们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忽视这些信号。要想弄明白这里面的深层次原因,我们需要先了解下,每个人面对灰犀牛时的心理变化和反应经过。
作者把这种反应经历分成了五个阶段,分别是否认、得过且过、诊断争论、恐慌,以及行动。下面让我们分别看下这几个阶段。
首先是否认阶段,这也是我们每个人面对灰犀牛时的第一反应。“否认”情绪其实是人类在许多灾难之前和之后一种最普遍的现象。你可能觉得这挺不可思议的,人怎么会在明知危险要来的时候先否认,这不是掩耳盗铃吗?你还别说,我们人类就是这么对待危险的,哪怕是全世界最聪明最成功的人,也难逃这个思维怪圈。举个例子,托尔·比约戈夫森,这个人可能我们大多数中国人都不是很熟悉,其实他是冰岛的第一位亿万富翁,曾经登上过全球富人榜,并且在40岁之前就创造了将近40亿美元的财富。这样一个人物,相当厉害了吧?可他在2008年的市场崩盘中输得一败涂地,一下子从亿万富翁变成了穷光蛋。这次全球市场崩盘,就是一次典型的灰犀牛事件。其实在这之前一两年,托尔已经敏锐地觉察到了很多异常:当时,因为冰岛银行的利率比较高,导致很多外国人都热衷于把钱存到冰岛,这样导致冰岛三大银行里的钱是该国整体经济产值的11倍,而且美元的流通量要远大于冰岛克朗。任何一个稍微懂点金融常识的人,都知道这其实是非常不正常的。但是,作为冰岛第二大银行的大股东托尔,就是不愿意相信自己的眼睛和直觉,反而不断劝自己,小小一个冰岛怎么会导致全球市场崩盘呢?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太相信依赖那些证明一切都将变好的信息,排斥那些违背自己信念和愿望的信息。”
看,灰犀牛都发出如此明显的信号了,但是人们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否认。不过,产生这种情绪未必就是坏事,相反,它其实是人类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能帮助我们在不崩溃的前提下应对危难。特别当我们遇到的问题太大,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时,否认的情绪能让我们专注于解决当前的问题,为我们争取到一段宝贵的准备时间。当然了,这个阶段应该是暂时,如果你一直像鸵鸟一样待在这个缓冲区里,那可就不太妙了,灰犀牛可不会因为你的否认就停止进攻。所以我们要尽快从否认的原始本能中走出来,以便来到第二个阶段,得过且过。
在这个阶段,我们终于承认问题的存在了,但是可笑的是,绝大部分人并不会因此就立即着手处理,相反,他们会一再地逃避。而且,他们还会给自己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比如我没有时间,预算不够,或者无论我怎么做都没用,还不如不做。他们总是把希望问题会在最后的危机关头自动解决,甚至还编导出许多类似情节的电影来安慰自己。比如风靡全球的《星球大战》,绝地武士总是能在最后一场战斗中凭借一个人的力量,用很短的时间打败死亡星球,拯救了地球。可惜,电影只是我们的美好想象,生活绝不会总是出现这种“桥到船头自然直”的幸运。
事实上,因为得过且过造成的悲惨案例,在生活中可真不少见,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大桥坍塌事件就是典型的一例。早在1990年,美国交通部就发现了这座大桥设计上有“结构性缺陷”,到了2006年,情节继续恶化,检验员又发现大桥出现了裂缝和老化现象。危险的信号已经如此明显,但是人们仍然选择了不作为:旧桥的取代计划日程竟被排在了2020年之后。终于,灰犀牛发怒了,美国时间2007年8月1日,密西西比河大桥突然坍塌,当时正值交通高峰时段,事故瞬间就夺去了13个人的生命,还造成了一百多人受伤。美国交通部是没有能力修建新桥吗?显然不是,旧桥坍塌仅仅一年之后,一座崭新的大桥就在原址上建成了。所以,造成这次事故发生的真正原因,就是人们在发现危险之后,仍然没有任何动作的不作为态度。
当人们最终发现,得过且过这条路也走不通时,就会进入到第三个阶段,诊断争论。至此,我们终于敢正视这只可怕的犀牛了,开始绞尽脑汁想办法解决它的进攻。但是,就像自然界中的犀牛有很多种,比如黑犀、白犀、苏门答腊犀牛等等,灰犀牛危机也有很多种类型,同样让我们傻傻分不清楚。所以,我们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一种“一招致胜”的完美解决方案。头疼吧?我们想行动了,但是却苦恼地发现,我们不知道该做什么。更可怕的是,即使我们绞尽脑汁做出方案,还很有可能是完全错误的,或者方案虽然正确,却会影响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从而在实施的过程中受到阻拦。就像雾霾问题,谁都知道工厂应该加大治理排放物的力度,但是如果这么做会影响效益,哪个厂长还会有动力实施?所以,到了这个阶段,虽然大家都知道我们该行动了,却还在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对解决方案的争论上。
就在我们的不断否认、混日子和争论解决方案的时候,灰犀牛一步一步地逼近了。总有一天,我们会发现危机已经近在眼前,这时候无休止的诊断争论就会戛然而止,我们的反应会转向第四个阶段,恐慌。此时,迫在眉睫的强大压力会让我们的大脑飞速旋转,肾上腺激素飙升,感觉变得敏锐。但是,因为时间变得很紧迫,我们已经没有机会通盘审慎地思考,慌乱之中做出的决定,可能是最好的决定,也可能是最坏的决定。
还记得前几年让我们谈之变色的埃博拉病毒吗?当时,美国国会拿出了60多亿美元的资金,用来控制这种病毒的暴发。这是什么概念呢?全美国疾控中心整整一年的常规预算额也不过是这么多。现在看来,这种操作无疑是反应过度了:当时建成的11个救治中心,其中有9个一次都没有使用过;另外两个收治的埃博拉病患总人数也只有28个而已。但是,在对未知病毒的恐慌之下,我们很容易就犯这种冲动的错误。相反,生活中常见的流感,也会引起严重的肺炎甚至死亡,只不过我们对这种常见疾病太熟悉了,反而就不会过多地关注。其实,流感和由流感发展成的肺炎造成的死亡占疾病类死亡的9%,明显高于埃博拉病毒的7个百分点,但是在恐慌这副眼镜之下,人们做出的决策显然非常不明智:花费了大量的资金控制埃博拉病毒,对流感防治的投入却少之又少,导致当年的流感疫苗十分短缺。
恐慌情绪虽然会影响我们的决策过程,但是也非一无是处,比如它常常会激发我们尽快进入最后一个阶段,行动模式。当然了,这个时候才开始行动往往已经为时已晚,但是亡羊补牢总好过什么都不做。很多时候,我们要不是匆匆忙忙地行动,导致效果很差,要不就干脆直接崩溃了。
水资源,也是一个典型的灰犀牛问题。不可否认的是,如今很多人已经开始行动起来了:他们认识到了水资源短缺的严峻性,并且越过抵触阶段、拖延阶段和判断阶段,开始建立适当的体系来确认水资源危机的危险程度,着手在各个方面推行节约用水的正常。虽然,我们不清楚目前正在做的努力是否足够解决问题,但这总比什么都不做强。
现在让我们总结一下,在面对灰犀牛时,我们每个人的反应会分为五个阶段,首先是否认,其实是得过且过,然后是诊断争论,继而是恐慌,最后是行动。了解了这个过程,你是不是明白了,我们自欺欺人地忽视灰犀牛发出的预警,看不见那些明显的危险,原来是人类自我保护的一种防御本能。毕竟,如果我们时刻紧绷着神经准备应对一切,那可能灰犀牛还没有来到跟前,我们自己就先因为压力太大而崩溃了。
第三部分
通过前面的讲解,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灰犀牛危机确实很可怕,不仅仅是因为它威力强、概率大,关键是人们还特别容易忽视它。面对这样一个“敌暗我明、敌强我弱”的大麻烦,难道我们真的没有任何办法,只能被它撞倒踩踏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学习如何升级打怪,成功挫败灰犀牛的进攻。
前面我们说过,和不可预知的黑天鹅不同,灰犀牛事件其实ƒ是可以提前知晓、早作预防的。换句话说,我们本来有能力、有机会阻止的这些灾难,只是我们没有及时防微杜渐,导致最终养虎为患。
所以,作者提出,无论是对付哪种类型的灰犀牛,最好的办法就是未雨绸缪。具体来说,就是要在灾难到来之前,建立一个行动框架,包括承认灾难的存在、合理安排应急步骤和确立最终解决危机的具体方法。要知道,灰犀牛都是重要而不紧急的危机,面对远在天边的危险,人的本能当然是放松警惕、不加防范。而如果你能事事都比灰犀牛抢先一步,那就一定会打败它。甚至,也有可能把可怕的灰犀牛变成一次难得的机遇。
下面,让我们用一个反面的例子来说明对待灰犀牛的警惕态度是多么重要。我们大家肯定都听说过柯达,老家影集里那些被妈妈珍藏起来的相片,估计绝大多数都是来自柯达的胶卷吧。的确,在那个年代,柯达堪称是影像的代名词。但是,这样一家行业巨头,怎么说倒闭就倒闭了呢?很多人都认为,是数码技术的发展压死了胶卷大王。但是,你知道吗,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居然就是柯达公司自己发明的!那是在1975年,柯达发明了数码技术,但公司随后就将这项技术创新束之高阁,目的是保护其核心胶片业务。这是一个多么愚蠢的决定,要知道,就像种子在合适的环境下总要生根发芽,这世上同样没有什么东西能阻碍新技术的发展。摄影行业也是如此,市场显然不会因为柯达沉浸在自己过去的辉煌里故步自封就停滞不前,到了20世纪90年代,数码技术已经在全球遍地开花,胶片业务迅速下滑,柯达不得不开始正视技术创新问题。为了偿还在进入数码领域时欠下的债务,柯达甚至放弃了很多别的化学业务。但是一切为时已晚,虽然凭借自己的全力以赴,有段时间柯达在数码相机的市场上也曾表现不错,但这一切就像昙花一现,佳能和索尼等新公司很快就凭借价格和技术等优势脱颖而出,并且逐步抢占了市场份额。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反观柯达,因为太过轻敌自大,错过了新技术的黄金发展时期,市场业绩一直不断下滑,最后竟然走到了破产的境地,实在是令人唏嘘不已。而在历史上,新技术、新行业就像一头头可怕的灰犀牛,因为狂妄自大而败在它们的残酷进攻下的,绝不止柯达一家。
听到这里,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及时应对、趁早准备,确实对企业和政府挺重要的,尤其是现在,市场经济风云变幻,快鱼吃慢鱼成为竞争常态,可能真的稍有疏忽就万劫不复。全球变暖、希腊经济危机、次贷危机、网络安全、水资源危机等等这些宏观层面的大事件也真的挺可怕的,但是作为一个小人物,我们实在无力影响它们的进展。可别忘了,灰犀牛也很多种,其中也包括很多个人危机,比如熬夜不睡、体重超标、找不到另一半、工资不够花、工作中缺乏竞争力等。所以,每个人都会面对灰犀牛,只不过类型不同而已。你的灰犀牛式危机是什么?你又将如何面对逐渐逼近的它?是一直拖延着不愿面对,还是愤而反抗,将压力转换为动力,甚至把危机转化为一次次机遇?主动权其实就在你手中。
好了,听到这里你是不是明白了,对于灰犀牛这类风险事件,我们越是及早地应对处理,损失就会越小,而如果等危险真的靠近了,我们能做的就非常有限了。所以,未雨绸缪要远胜于亡羊补牢,我们要把否认抵触情绪转化为接受危机的存在,把拖延转化成积极制订行动计划,避开恐慌阶段,尽快进入行动阶段。其实,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人们转变思想,早早地发现远处的灰犀牛事件,在成功概率大的时候,就早早做准备和预防。
总结
我们来总结一下,《灰犀牛:如果应对大概率危机》这本书讲述了一种影响很大而且发生概率也很大的灰犀牛式危机,然后深刻剖析了人们忽视这些危机的原因。更令人称道的是,针对这类迫在眉睫的、概率大、影响广泛的危机,书中还为我们提供了预测、防备、应对及善后的具体方法,让我们能够成功避开灰犀牛的疯狂进攻。让我们再次回顾下本书的三个层次:
第一部分,作者先提出了灰犀牛的概念:那些大概率、造成的破坏也很大的风险事件。书中还将灰犀牛危机与我们熟悉的黑天鹅理论进行了对比,指出灰犀牛其实更常见更可怕,我们必须时刻警惕这种危机。
第二部分着重写了人们面对灰犀牛时的五种反应阶段,分别是否认、得过且过、诊断争论、恐慌,以及行动,以及我们为何没有直接进入行动阶段的原因。
第三部分最为实用,在这部分,作者指出对待灰犀牛事件,未雨绸缪要远胜于亡羊补牢。为了帮助我们有效识别和积极应对这些危机,书中还列举了很多切实有效的方法和对策。希望本书的解读能够让你成功避开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灰犀牛攻击,从而享受一种安全平和的人生。
今天的《灰犀牛》让你收获到了什么呢?欢迎把你的感想或者对我们新栏目的建议踊跃分享到下方评论区。倾听财富之声,我们下期故事见。想了解新栏目更多内容或反馈建议的,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吧~
【往期精彩回顾】
《索罗斯传》:从亚洲金融危机中大赚100多亿 这个策略助索罗斯走上“大鳄”崛起之路?
《学会花钱》:不想再交智商税?这位号称日本最懂金钱的人教你三个绝招!
《褚时健传》:两度成“王”是偶然?还是有成功的秘籍?褚时健用一生的经验给你解答!
《伟大的博弈——华尔街金融帝国的崛起》:大火连烧两天也无法将其摧毁 是什么造就了2008年金融海啸的发源地?
《查理·芒格传》:是什么让他成为股神巴菲特身后的亿万富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