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菜粕主力合约周四大幅回落,回吐本周所有涨幅,国投期货分析指出,昨日农业农村部开会要求,合理淘汰能繁母猪,减少二次育肥,严控新增产能,同时持续推进豆粕减量替代。夜盘大连豆粕期货随即下跌。通过豆粕盯盘神器-订单流功能(点击链接跳转)得知,目前豆粕、菜粕持续受到来自空头堆积带的压力。
7月23日,农业农村部召开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部党组书记、部长韩俊主持会议并讲话。会议强调,要进一步强化市场引导和政策支持,健全生猪产能综合调控机制,促进生猪市场稳定运行,加快推进生猪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生猪产业稳定健康发展。要严格落实产能调控举措,合理淘汰能繁母猪,适当调减能繁母猪存栏,减少二次育肥,控制肥猪出栏体重,严控新增产能。要深入开展养殖业节粮行动,大力推广低蛋白日粮技术,持续推进豆粕减量替代。更多重磅消息,可通过豆粕盯盘神器-大事功能(点击链接跳转)了解。
美国农业部发布的作物生长报告显示,截至7月20日当周,美国大豆优良率为68%,低于市场预期的71%,去年同期为68%;当周美豆开花率为62%,去年同期和五年均值均为63%;当周美豆结荚率为26%,上年同期和五年均值分别为27%和26%。
中金财富期货表示,8月为美豆产量形成最为关键的时段,美豆优良率下滑,为美豆市场带来抗跌支撑。近日美豆11月合约在1000美分关口附近止跌回升,在秋季天气窗口关闭前,资金增持天气升水的意愿相对较高。
海关总署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6月进口大豆1226.4万吨,同比增加10.3%,1-6月累计进口大豆4937万吨,同比增加1.8%。6月进口大豆量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预计7月到港量在1150万吨左右,8、9月月均到港量在900万吨左右,国内三季度以前进口大豆供应十分充足。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显示,7月进口大豆到港量及油厂压榨量仍维持较高水平,上周国内主要油厂大豆压榨量230万吨,本周预计小幅回落至220万吨,豆粕产出仍然较大。截至7月18日,全国主要油厂豆粕库存已超过100万吨,预计7月豆粕库存将回升至110万吨以上。
中国粮油商务网监测数据显示,截止到2025年第29周末,国内进口大豆库存总量为683.2万吨,较上周的710.4万吨减少27.2万吨,去年同期为605.8万吨,五周平均为708.5万吨。其中:沿海库存量为584.4万吨,较上周的604.2万吨减少19.8万吨,去年同期为518.1万吨,五周平均为604.2万吨。5月及6月国内大豆进口量均创下历史新高,导致大豆库存短期内持续累积,不过7月以来,随着进口大豆到港量下滑以及压榨量仍保持高位,大豆库存连续两周高位下滑,处于近两个月最低水平。
中金财富期货表示,由于巴西采购季已接近尾声,中美贸易谈判处于悬而未决状态,国内远期大豆采购节奏明显偏慢。船期动态监测显示,10月至明年1月中国进口商几乎没有买船。
对于进口大豆供给拐点的预期正在对冲现货端的供应压力,从而为远期市场提供重要支撑。不过有消息显示,中国已批准阿根廷豆粕对华出口。首批3万吨阿根廷豆粕预计将于9月抵达广东港口。
如果此项贸易尝试进展顺利,不排除后续中国会直接进口更多豆粕。此举有利于促进国内豆粕供给渠道多元化,避免对单一市场过度依赖,有助于维护国内蛋白粕供应链安全。
加拿大农业及农业食品部(AAFC)将加拿大2024/25年度油菜籽产量预估大幅上调至约1919万吨,此前预测仅为1785万吨。同时,旧作油菜籽出口预期也被调高至950万吨。展望2025/26年度,AAFC将油菜籽产量预估下调20万吨至1780万吨,基于2.08吨/公顷的单产测算,低于上年的2.17吨/公顷。此外,加拿大2025/26年度油菜籽国内使用量被调高50万吨至1190万吨,带动期末库存预估锐减75万吨,仅余110万吨。
2024/25年度前10个月(2023年8月至2024年5月),俄罗斯菜籽粕出口量同比大幅增长32%至56.7万吨,创下历史性突破。咨询机构APK-Inform数据显示,这一增长主要受中国和土耳其需求拉动,其中对华出口量从月均1-2万吨跃升至3-5万吨,累计进口24万吨(去年同期11.2万吨);土耳其进口量同比翻倍至10.1万吨,93%源自俄罗斯。
印度炼油协会(SEA)报告显示,2025/26年度一季度(4-6月),中国进口印度菜籽粕18.7万吨,同比激增24倍。价格优势成为关键因素:5月印度报价201美元/吨,较德国汉堡产品低112美元/吨;7月中旬价差仍达48美元/吨。
外盘在关键整数点口获得支撑,但中美会谈与天气情况无法继续驱动盘面反弹,后续需关注中国采购与美豆产区天气情况;内盘豆系由于近月在出现FULL CARRY机会后盘面接货成本被覆盖,在本仓单周期内或可实现转月提货,近月较远月偏强;菜系由于短期内仓单供需错配而表现偏强。短期内矛盾情况无法持续驱动盘面大幅走强,远月供需缺口仍是布局重点。
目前正值美豆开花、结荚的生长关键期,天气因素对美豆产量的形成至关重要。2025年美豆播种面积同比下降4%,美豆产量对生长关键期的天气容错率较小。在8月底天气窗口关闭前,1000美分/蒲式耳仍是美豆季节性抗跌的重要支撑。国内豆粕库存高企,持续释放的供给压力得到需求端的配合,粕价因而表现抗跌。中美贸易的不确定性造成国内四季度进口大豆供给存在较大缺口,成为推动远期豆粕市场持续反弹的主要动力。整体来看,国内豆粕市场供给形势处于近松远紧状态,豆粕期货市场反弹行情的持续性仍需美豆和国内需求加以配合。重点关注美豆产区天气和中美贸易谈判进展,如果中国进口商恢复远期美豆采购,国内豆粕期货市场的反弹节奏可能因此受阻。
从目前的天气预测来看,未来一段时间内美豆主产区仍将延续当下的良好天气,虽然新季美豆播种面积有所下降,但是在目前高单产的加持下预计新季美豆仍将维持丰产格局。国内方面,当下油厂延续累库状态,油厂持续催提,但是养殖端目前正处于季节性消费淡季,饲料企业以滚动补库,按需采购为主,整体供应端仍较为宽松,现货端价格保持稳定,但是在宏观情绪的影响下,上周豆粕盘面价格有所上涨。近期美国政策端变化较快,未来仍需重点关注中美贸易政策变化以及新季美豆生长情况,关税政策仍将是影响美豆及国内豆粕价格变动的重要因素。
豆粕方面,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22日在接受福克斯采访时表示,中美双方将于下周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会面,讨论关税“休战”延期等关键议题。天气上未来两周,美豆主产区降雨略低于常值,温度上中部和东南部地区预计将出现连续几天的高温天气,为新季美豆带来了些许不确定性。目前中美贸易上的不确定性因素依旧较多,目前已进入天气交易时间窗口,且8月为美豆生长关键期,但美豆还未启动,还需持续观察产区天气变化。在关税及天气问题明朗前,豆粕行情先以震荡对待。
菜粕来看,加拿大菜籽产区天气改善,将给加籽期价带来压力,供给端看点仍在7-8月份的天气上,目前看极端风险的概率并不高。国内沿海油厂的菜籽库存仍在低位波动,中加经贸前景未明,菜籽进口仍谨慎。农业农村部座谈会推动生猪产能调控、推广低蛋白日粮技术,对粕类需求构成利空,夜盘菜粕跟随走低。综合来看,预计菜系期价短期以弱势震荡为主,关注产区天气、经贸关系及植物油生柴领域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