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多晶硅主力2509合约出现“过山车”行情,早盘高开低走,跌幅一度超4%,随着工信部消息传出,盘中直线拉涨收回日内所有跌幅,但此后单边下挫再创日内新低,最终收跌3.03%。
市场分析指出,行情波动剧烈可能主要源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的《2025年度多晶硅行业专项节能监察任务清单的通知》。国投期货分析指出:"今日工信部印发相关多晶硅节能监察通知,9月30日前报送结果,市场目前认为更多优先聚焦核算成本,落后产能出清预期或有所降温。"
市场情绪的转变也与前期"反内卷"政策预期的调整有关。光大期货表示:"交易所调整针对工业硅及多晶硅部分合约限仓限额叠加此前光伏协会针对产能收购消息给予澄清。盘面投机仓位止盈离场,投机情绪有所降温。"这一政策导向的变化导致市场对落后产能出清的预期有所弱化。
从供应端来看,当前排产保持稳定,8月虽有个别厂商计划检修减产,但大厂新产能释放预期强烈,预计8月产量将环比增长至12万吨。价格上涨动力主要来自成本支撑与企业的挺价策略,企业普遍以不低于全成本为报价基准。
需求端表现相对疲软,尚未出现实质性回暖。国投期货指出:"多晶硅N型复投料价格再涨500元/吨至47000元/吨,需关注能否实际成交,而组件价格小幅下调,终端观望情绪较重。"硅片价格仅在成本线附近波动,制约了硅料价格的上涨空间。据SMM消息,7月硅片厂开工相对较弱,随着硅片价格上涨,个别企业有初步提炉计划,但具体落实情况仍需观察。
根据Mysteel数据,截至8月1日,多晶硅(N型致密料)市场均价为46.6元/千克,即期生产成本约40.08元/千克,即期单公斤净利约为6.5元/千克。价格方面,本周多晶硅N型致密料均价环比上涨0.1元/千克,成本环比持平,净利润环比上涨0.1元/千克。
光伏硅片(N型183)市场均价为1.095元/片,环比上涨0.085元/片。即期生产成本约为1.348元/片,环比上涨0.104元/片。即期生产净利约为-0.168元/片,显示硅片环节仍面临亏损压力。组件环节价格暂且企稳,头部企业持续实施挺价策略,叠加上游硅料、硅片等环节价格波动趋缓,组件生产成本压力边际缓解。
7月24日,国家发改委、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价格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见稿)》,完善低价倾销的认定标准,规范市场价格秩序。8月1日,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蒋毅表示将加快推进价格法修订,坚持依法依规,综合整治低价无序竞争行为。交银国际认为:"若该要求能严格执行,高成本产能有望快速出清。此外,多晶硅能耗标准大幅收紧,新增绿电消费比例要求,均利好颗粒硅。"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2025年度多晶硅行业专项节能监察任务清单的通知》,要求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按照《通知》要求抓紧组织实施,于2025年9月30日前将监察结果报送至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
多晶硅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严大洲在光伏行业供应链发展研讨会上表示,正在推进修订多晶硅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标准,拟将1级、2级、3级标准分别调整为≤5、6和7.5 kgce/kg。根据CPIA年度数据,2024年三氯氢硅法多晶硅企业综合能耗平均值为7.4 kgce/kg-Si,整体小于3级水平。改良三氯氢硅法多晶硅平均综合电耗降至6.76 kgce/kg-Si,颗粒硅平均综合电耗降至1.7 kgce/kg-Si。
新湖期货分析认为:"就主流产能来看,基本符合3级标准,头部企业多数符合2级标准,大部分在产企业均能达标。当前政策至提出监测,暂未提及考核相关的内容,目前短期对行业现有供需基本面影响不大,仍需关注各级标准划分后的差异化考核政策。"
对于多晶硅市场后市走势,机构观点呈现谨慎态度。新湖期货建议:"多晶硅行业基本面仍偏宽松,但近期政策端有纠偏降温趋势,建议谨慎布空,多硅料利润策略(多多晶硅,空工业硅)可持续关注。"
光大期货认为:"目前政策对于盘面仍有支撑,持续深跌空间有限;同时前置兑现后,除非产能收购出现新进展,后续再冲前高动力有限。当前需避免重仓追涨追跌,适当关注月间反套空间和PS/SI比价套利空间。"
国投期货对价格区间做出预测:"PS2509主力合约受落后产能出清预期与监管调控、供需矛盾交织影响,支撑参考现货区间46000-47000元/吨,上方阻力位55000元/吨,区间宽幅震荡概率大,政策不确定性下波动仍存,需重点做好仓位控制。"
整体来看,多晶硅市场正处于政策预期调整与基本面博弈的关键时期。虽然节能监察和价格法修订等政策长期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但短期内市场情绪有所降温。在供应增长预期与需求回暖乏力的背景下,市场参与者需密切关注政策落地情况、产能实际变化以及终端需求恢复进度等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