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消息人士:京东、蚂蚁或难出现在首批香港稳定币牌照名单上
据财新网报道,有接近香港稳定币牌照申请人的消息人士称,随着监管细则落地,香港稳定币热潮将有所消退,尤其应用场景主要为跨境支付的非金融机构申请人,或因难以实现监管要求的“核实每一个持币人的身份”的安排,主动放弃在早期阶段参与。这也意味着,前期大热门如京东、蚂蚁这样的互联网平台,或许很难出现在首批牌照名单上。此外,中信集团通过香港的子公司信银国际联合了一些机构,意在申请首批稳定币牌照。有业内人士表示,中银香港是香港的三大发钞行之一,如果发行稳定币,有先天优势,也能让两地监管者安心。
2. 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香港在数字资产领域的增长势头将会持续
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发文称,截至2025年7月中,22家银行获准销售数字资产相关产品,13家银行获准销售代币化证券,另有五家银行获准提供数字资产保管服务。2025年上半年银行数字资产相关产品及代币化资产交易总额达261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上升233%,并已超过去年全年交易总额。多家资产管理公司亦相继公布计划推出代币化产品,加上政府积极推动代币化债券发行,相信香港在数字资产领域的增长势头将会持续,为香港财富管理业务发展带来新动力。
3. 香港金管局:警惕虚假稳定币持牌诈骗,持有未受监管稳定币须自行承担风险
香港金管局官方发布安全提示,警惕虚假稳定币持牌诈骗,香港《稳定币条例》正式生效,稳发行人监管制度也同步开始实施,监管制度仍然在起步阶段,监管理念上会采取“先严,走稳”方针。金管局特别提醒市场参与者在与进行公众沟通时应谨慎行事,避免发表引起误解或造成不切实际期望的言论,虚假声称自己为持牌人或申请人均属违法,市民如持有未受监管的稳定币,须自行承担风险。
4. 财新:香港或把首批稳定币牌照范围缩小为三到四家
据财新网报道,香港或把首批稳定币牌照范围缩小为三到四家,香港金管局在和中国央行的沟通中意识到,双方在监管备忘录的架构下,主要监管责任与风险集中于香港金管局。多家中资银行在港分行及中资券商在港分支机构对参与香港合规稳定币业务跃跃欲试,包括中银香港、交银香港、建设银行(亚洲)、信银国际、国泰君安国际等,涉及稳定币发行、托管等业务。此外,一位内部人士在接受稳定币相关采访时表示,我国目前还没有在全球有影响力的公链。另一位内部人士则建议,国家级主干公链应由央国企主导建设,行业级公链建设可开放市场竞争。
5. 摩根大通:上个月比特币挖矿盈利达到减半以来的最高水平
据CoinDesk报道,摩根大通(JPM)周五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7月比特币矿工再度迎来强劲表现,盈利水平达到自上次减半事件以来的最高点。7月,比特币矿工每日通过区块奖励获得的收入平均达到每EH/s 57,400美元,较6月增长4%,创下减半以来的最高水平;不过每EH/S的日收入和毛利润仍分别比减半前的水平低43%和50%。月平均网络哈希率在6月份因气温升高而下降之后,7月份上涨了4%,达到899 EH/s。上个月底挖矿难度增加了9%,比上次减半事件之前增加了48%。该银行追踪的十三家美国上市矿商中,有十家7月份的表现优于比特币。在股票表现方面,Argo Blockchain (ARBK)表现出色,上涨66%,而Core Scientific (CORZ)则表现不佳,下跌21%。
6. 分析:8月和9月通常是BTC全年走势较弱的月份,或因政策催化减弱将进入盘整期
Matrixport最新投研报告指出,比特币新一轮上涨的核心催化剂正在显现。尽管以太坊相关利好消息频出,包括ETF资金流增强、企业配置升温及SEC可能放行质押机制,但资金费率仅升至15%,未能充分反映市场热度。报告认为,8月和9月通常是比特币全年走势较弱的月份,随着FOMC会议落幕及政策催化减弱,考虑到下一次FOMC会议要到9月17日召开,短期内缺乏新的政策催化,市场情绪可能转向谨慎,行情或进入盘整期。此外,Matrixport指出,美国财政不确定性始终是推动硬资产上涨的核心动力。近期特朗普提出的5万亿美元债务上限扩张计划已显著影响市场,美国国债余额在政策落地后激增逾10%。比特币正处于这一宏观变化的风口,资金流向仍是判断其上行空间的关键线索。
7. Ripple:银行自2020年以来已向区块链基础设施投资逾1000亿美元
据CoinDesk报道,Ripple、CB Insights和英国CBT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称,数字资产正在成为主流,自2020年以来,传统银行已在区块链上投资超过1000亿美元。尽管监管存在不确定性且市场波动,各大银行仍在加大对托管、代币化和支付基础设施的投资。报告还发现,90%的受访金融领袖认为,这些技术将在未来三年内对金融产生重大或巨大的影响。从2020年到2024年,传统金融机构在全球范围内参与了345笔区块链交易。支付相关的基础设施占据了最大份额,其次是加密货币托管、代币化和链上外汇交易。约25%的投资集中在支持区块链结算和资产发行的基础设施提供商上。
8. 分析师:美国加密货币ETF在7月份吸金128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彭博ETF分析师Eric Balchunas在X平台表示,7月,美国加密货币ETF吸金达128亿美元,创下历史最佳单月纪录,以每日6亿美元的速度吸纳资金,约为平均水平的两倍。整体来看,其吸金规模超过了任何单一ETF,就连实力强劲的VOO也难以企及。此外,该类别中的每一只ETF(不包括转换后的信托)均有资金流入,其中比特币和以太坊的贡献相当。
9. 北京探索涉案虚拟货币处置机制,委托北交所并通过香港持牌交易所公开变现出售
据《中国经济网》报道,自2021年我国严格禁止虚拟货币交易以来,如何处置涉案虚拟货币成为一大难题。北京市公安局法制总队与北京产权交易所合作,创建涉案虚拟货币处置合作机制,其主要流程是:公安机关将涉案虚拟货币实物委托给北交所处置,北交所选定专业服务机构对涉案虚拟货币进行检测、接收、移交等操作,并通过香港合规持牌交易所公开变现出售,结汇转入公安机关涉案款专用账户,后续依法没收上缴国库或者发还被害人。 按照流程设计,以协议方式所确立的多部门协同,可以保障虚拟货币的移交、询价、交易、结汇与入账等环节有序完成。经过多次论证,各项准备工作均已就绪,3月29日,法制总队指导顺义分局与北交所签署《虚拟货币处置业务协议》。
10. 英国FCA将于10月8日开放加密货币ETN的零售渠道
据官网消息,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宣布将开放加密货币交易型票据 (ETN)的零售渠道,称企业不久后将能够让散户投资者接触加密货币ETN。散户投资者可以交易的加密货币ETN必须在经FCA批准的英国投资交易所进行交易。FCA补充道,禁止散户接触加密资产衍生品的禁令将继续有效,将继续监测市场发展,并考虑其对高风险投资的处理方式。该变更将于2025年10月8日生效。
11. 英国散户投资者10月将可以购买加密货币交易所交易票据
根据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将于10月8日生效的新规,英国散户投资者很快将能够购买加密货币交易所交易票据(cETN)。cETN必须在FCA批准的英国交易平台上市,并遵守金融推广和消费者责任规则。虽然允许零售用户使用cETN,但其将不受金融服务补偿计划的保障。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此前曾于2021年禁止零售投资者接触加密ETN,理由是担心投资者保护问题。
12. Michael Saylor:短期看比特币是种交易资产,长期看是种财库资产
Strategy(原MicroStrategy)执行主席Michael Saylor在X平台发文表示:从短期来看,比特币是一种交易资产。但从长期来看,将会是一种财库资产。比特币是一群服务于智慧女神的网络大黄蜂,以真理之火为食,在加密能量墙的背后呈指数级增长,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快、越来越强大。
13. 内部人士:我国尚无在全球有影响力的公链,建议由央国企主导建设国家级公链
据《财新》报道,一位内部人士在接受稳定币相关采访时表示,我国目前还没有在全球有影响力的公链。另一位内部人士则建议,国家级主干公链应由央国企主导建设,行业级公链建设可开放市场竞争。一位内部人士表示:公链是稳定币发行的基础设施,对于我们构建数字金融时代的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意义重大、不可或缺。 一位熟悉政策的人士表示:稳定币必须在公链上发行,而现在的问题是,无论香港还是内地,我国没有在全球有影响力的公链。如果用美国的公链,未来可能面临中美对抗等政治风险,有可能被“卡脖子”。下一步,我们要加强对公共区块链(即公链)的投资,自主可控,并分层次建设,比如,国家级主干公链应由央国企主导建设,行业级公链建设可开放市场竞争,场景级公链建设则完全市场竞争。另一位内部人士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