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威权主义步步紧逼,拥护者常会把强人的权力扩张包装为“理性抉择”——甚至是国家利益的需要。
CNN刊文称,上周日,特朗普政府的高级助手就采用了这一套路,为总统突如其来地解雇美国劳工统计局(BLS)局长艾丽卡・麦肯塔弗(Erika McEntarfer)辩护,理由是她公布的就业数据冲击了特朗普所谓“新时代黄金时期”的论调。
但这场人事清洗,再加上特朗普同时试图破坏美联储独立性的行动,正严重威胁着美国经济一向引以为傲的稳定性与公信力——这正是几代人赖以繁荣的基石。
这样的政治干预或许可以进一步巩固特朗普不断膨胀的权力,但也可能适得其反,侵蚀投资者、企业和各种机构对政府经济数据的信任。这些数据是他们作出关乎数百万民众生活决策的基础——甚至连美联储制定货币政策都要依赖它。
一旦国家无法保障官方数据的独立性,就可能步入阿根廷或希腊的后尘——用虚假的繁荣数字掩盖经济病灶,最终引发金融危机。
特朗普对劳工统计局的打击,不只是经济层面的“问题”。这更是一个愈加狂妄的总统,在经历了今夏一连串政治胜利后愈发自认为“至高无上”,不受约束的表现。
特朗普主导国会、挑战宪政底线,已让原本旨在限制总统权力的机制名存实亡——而这正是美国建国时,为摆脱专制统治所立下的根本原则。
他渗透整个社会的野心,也展现在对顶尖大学的意识形态施压、对大型律所的胁迫、以及对媒体的持续攻击中。与经济数据战线如出一辙,特朗普和他的助手还对政府中的科学家和专家展开了清洗,只因他们的研究结论不符合“MAGA”运动在气候变化和疫苗问题上的立场。
虽然共和党历来批评“自由派官僚体制”会阻碍其政策目标的实现,但特朗普对自己所领导政府的进攻,实际上是把越来越多的不可问责权力,集中到了白宫。
但总统的这一举动,正冒着巨大的经济风险。
在短期内,他对政府数据可信度的攻击,可能加剧原本就笼罩白宫的经济不确定性,并令共和党在来年的中期选举前景更加暗淡。
“劳工统计局是全世界最优秀的统计机构。它的数据在全球范围内都受到信任。”前BLS局长威廉・比奇(William Beach)在CNN节目《国情咨文》中对凯西・亨特(Kasie Hunt)表示。“但我确实认为,总统对局长以及整个局的攻击,正在破坏这套系统,长远来看会动摇外界的信任。”
特朗普的高级助手上周日齐聚电视节目,为总统在就业数据发布后表现出的“过激反应”辩护。
白宫经济委员会主任凯文・哈塞特(Kevin Hassett)在NBC《会见新闻界》中表示:“总统希望自己的人来掌管,这样我们看到的数据会更加透明、更加可靠。”
另一位高官、美国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Jamieson Greer)则在CBS《面对国家》中称:“我们当然希望数据具有一定的可靠性……虽然数据总会被修正,但有时这种修正非常极端。总统就是总统,他有权选择谁在行政机构工作。”
特朗普对7月就业数据显示仅新增7.3万个岗位感到恼火,而5月和6月的就业数据也被下修了25.8万个岗位。这样的修正本是BLS长期追踪经济走势、求准求实的必要做法。但这些数字也确实与特朗普“经济火热”的说法相矛盾,尤其是在其他数据显示增长放缓、通胀升温之际。
如今最大的风险是:特朗普编造经济现实的倾向可能会产生“惯性”,动摇外界对美国统计数据的信任,即使他卸任多年也难以恢复。
虽然BLS的数据是多层级审核流程产出的,不太可能被一人操控,但如果他任命了一个“唯总统命是从”的政治人物接掌BLS,内部官员将面临巨大压力去“修改”数据。
如果下个月的数据更差,他还会解雇别人吗?如果数据突然转好,还有人会信这些数字真实吗?
“就算他任命的新局长是最优秀的人才,一旦他们发布了一个不理想的数据,大家还是会怀疑‘这数字是不是被修饰过’。”比奇在CNN上如是说。
总统转而攻击本届政府中原本中立的数据机构,只因他们发布了他不喜欢的报告,这并不令人惊讶。
早在2018年,他就曾告诉支持者:“记住,你所看到的、你所读到的,并不是真正发生的事。”
这句“名言”贯穿了他整个第一任期。
他上任第一天就为就职典礼的观众人数争论不休,坚称自己吸引了“史上最多的人”。这在当时似乎是个笑话,但后来事实证明,这只是他“制造事实”风格的开始。
这次炮制就业数据的行为,也让人想起他当年对新冠疫情的草率处理——他曾声称“如果我们不做检测,就不会有病例”。
而他宣称上周五公布的就业数据“被操纵了”,更让人想起他最严重的一次“真相攻击”——谎称2020年大选“被偷走”。当选票结果对他不利时,他就想摧毁产生这个结果的整个制度。
在上周五的动向之后,人们难免回想起2020年那段动荡时光:特朗普常常因个人遭遇的尴尬,而诉诸威权手段。
他的批评者经常断言,无论他做什么,威权主义都在推进——毕竟现在有整个政治和媒体的产业链都在传播“美国正在成为独裁国家”的论调。
特朗普的种种行为,的确正在侵蚀美国的民主与多元制度。他与匈牙利总理欧尔班(Viktor Orbán)、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Recep Tayyip Erdoğan)等民粹威权领导人的比较,越来越贴切。
而这场就业数据风波,也发生在第二任特朗普政府几乎毫无约束之际。
他几乎凭一己之力,改变了全球贸易格局,通过关税制裁实施自己的意志,完全绕过了俯首听命的共和党国会,后者对自己的宪法职责几乎毫无捍卫。
他将情报机构工具化,制造假说,调查前总统奥巴马政府“通俄门”,甚至指控其“叛国”。
他让司法部为自己服务,引发外界猜疑:吉丝莲・麦克斯韦(Ghislaine Maxwell)与司法部副部长托德・布兰奇(Todd Blanche)会面两天后,就被转送到一座条件更好的监狱——而特朗普此时正为自己与她已故同伴、涉性侵案的杰弗里・爱泼斯坦(Jeffrey Epstein)之间的关系焦头烂额。
上周日,他还要求修改得克萨斯州的选区划分,以确保共和党在明年仍能控制众议院,结果引爆全国性政治危机。
如今的特朗普第二任期,更像是一场要将世界“按他想象”重新书写的实验。他赦免了多名卷入2021年1月6日国会骚乱的定罪人员;国防部墙上反对过他的将领照片被悄然撤下;他也反复攻击法官,并称他们的裁决“非法”——CNN记者亚伦・布莱克(Aaron Blake)将这种行为称为“奥威尔式的统治”,毫不为过。
而如今,这种“不受限制”的感觉,已然渗透到他的外交政策中。
上周,因俄罗斯拒绝接受其提出的乌克兰和平计划,特朗普突然称将重新部署美国的核潜艇,以回应俄前总统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Dmitry Medvedev)的威胁。
梅德韦杰夫如今早已沦为网络喷子,在俄罗斯政坛几无实权,因此很难理解特朗普为何会被轻易激怒。更别提美国的核潜艇本就长期在海中巡逻,随时可发射导弹,是战略威慑的核心。但在本周即将迎来广岛核爆80周年纪念日之际,美国总统居然轻率地进行“核威胁”,令人不寒而栗。
与此同时,特朗普对国会的一次微弱反对表现出强烈愤怒。民主党上周在参议院动用少数党特权,阻止他在夏季休会前强行推进保守派司法提名人选。他为此对民主党领袖舒默(Chuck Schumer)咆哮:“去死吧!”——只因没能达成一个简单的换取部分政府预算恢复的交易。
这场因国会常规博弈而引发的“火山式爆发”,再次印证了:特朗普已习惯事事如愿,绝不容忍任何阻挡。
而他也已下定决心,不让任何人挡住他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