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播客:换个方式听新闻 下载mp3
企业正将更多关税相关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在特朗普发起贸易冲突的初期,许多企业选择自行消化额外税负。但随着利润率持续恶化,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企业已无力维持价格稳定——这意味着未来数月关税对物价的冲击将更加显著。
本周美国商务部等政府数据显示,6月家居用品、玩具和电器等受关税影响较大的商品价格普遍上涨。而在特朗普上周四宣布新一轮全球关税前,阿迪达斯、宝洁、史丹利百得等跨国企业已向投资者透露,它们要么已提价,要么即将采取行动以抵消关税成本。沃尔玛、孩之宝和美泰等公司此前也警告过关税将推高售价。
“我们绝不愿意因关税而承受更低的利润率,”童装制造商卡特首席财务官韦斯滕伯格在7月25日的分析师电话会议上直言,“如果这将成为永久性成本增加,我们必须找到转嫁途径。”
自特朗普今春推出贸易政策以来,经济学家始终在观察关税引发的涨价迹象,但通胀水平始终相对温和,甚至让白宫宣称“预测涨价者错了”。
连一些分析师也承认,关税传导至消费端的速度比预期更慢。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7月议息会议后的发布会上表示,这一过程“可能比最初预想的更缓慢”。
哈佛经济学家卡瓦罗的研究显示,3月初以来进口商品均价已上涨约3%。“零售端的价格传导往往非常渐进,”他解释道,“这就是为何许多人感觉毫无变化。”
随着特朗普宣布对全球加征新一轮关税,企业向消费者转嫁成本的压力将急剧升级。富国银行经济学家豪斯指出,未来3-6个月将是“关键窗口期”,因为更高关税税率将趋于固化。“企业正接受关税长期化的现实,随着高关税环境明确化,它们调价意愿和能力都会增强。”
尽管特朗普政府坚称“外国将承担关税”,但美国劳工部进口价格数据显示,目前大部分成本实际由美国进口商消化。这对美联储至关重要——若企业持续承担主要成本,通胀可能受控;但若大规模转嫁给消费者,通胀恐将加速。
上市公司在财报和投资者会议中愈发坦承涨价计划。宝洁宣布8月起对四分之一的美国产品平均提价2.5%,涉及汰渍洗衣粉、帮宝适纸尿裤等日用品;地板巨头莫霍克工业涨价8%,其总裁德科克警告“行业将因更高关税继续提价”;阿迪达斯CEO更直言关税“将直接推高美国市场产品价格”。
部分独立商家尽管担心吓跑顾客,仍开始转嫁成本。咖啡店在承受10%基础关税后,又面临对巴西50%关税的冲击;许多零售商正为冬春季商品筹备调价方案。
这些关税究竟会造成一次性冲击还是持久影响?哈佛经济学家卡瓦罗的结论一针见血:“积少成多,最终美国人将承担绝大部分关税成本。”正如鲍威尔所言:“某些商品价格已明显受影响,但整体经济与通胀效应尚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