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集运欧线主力合约连续第三个交易日下跌,跌至6月25日以来新低,最低报1278.0点,跌幅超3%。市场分析普遍认为,现货运价走低、运力供给宽松以及旺季需求边际转弱,是导致期货价格承压的主要原因。
上海航运交易所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25日,上海出口集装箱结算运价指数(欧洲航线)报1990.20点,较上期下跌8.7%,延续了近期的疲软走势。综合指数方面,8月22日,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SCFI)及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CCFI)同步回落,分别报1415.36点和1174.87点,环比分别下跌3.1%和1.5%。
现货运价方面,航司报价持续走低。国元期货研报指出,马士基第37周报价已跌至1900美元/大柜,9月初欧线平均现货运价也降至2200美元附近。这一降价节奏基本符合市场预期,但航司跟降速度加快,加剧了市场看空情绪。
申银万国期货表示,“当前9月第二周大柜运价均价降至2200美元左右,随着各船司运价跟降速度的加快,到9月中旬大柜运价预计将降至2000美元左右”。与此同时,国元期货认为,目前期货大幅贴水于现货,进一步压制短期市场情绪。
运力供给持续宽松,成为压制运价的核心因素。根据国元期货引用Linerlytica的数据,全球集装箱船队名义运力已站上3290万TEU,而商业性闲置运力仅约12.9万TEU,占船队总运力的0.4%,处于极低水平。尽管红海通航量自2024年低点有所回升,但多数航司仍维持绕行好望角的策略,导致亚欧航线单程时间延长10-14天。然而,航司在运力调控方面并未表现出强烈意愿。
海通期货指出,在第35至39周期间,全球计划航次中仅有6%被取消,“94%的周度计划航次预计将正常运营”。低空班率和低闲置水平意味着现舱供给依旧宽松,难以对运价形成有效支撑。
需求端方面,传统旺季进入尾声,货量预计逐步减少。国投期货表示,“随着旺季渐近尾声,货量预计逐步减少,在当前运价仍存利润的背景下,揽货压力或促使运价进一步下行”。
此外,海通期货提到,美国对华进口关税临时下调政策提前释放了旺季需求,导致6-7月间货量及运价出现短暂冲高,而当前关税宽限期延长至11月10日,后续需求大幅波动的可能性较低。长协货与合约货比例上升,也导致即期市场货量感受与实际装载率出现分化。
地缘政治方面,红海危机带来的不确定性仍未消退。以色列与哈马斯之间的停火谈判陷入僵局,卡塔尔公开呼吁国际社会向以色列施压。国元期货评论称,“在航运层面,这意味着红海相关不确定性难以快速消退,航司绕行好望角与动态风控仍将作为基准情景与常态选项”。
此外,瑞达期货提到,特朗普计划宣布对钢铁、芯片和半导体加征关税,进一步加剧全球贸易局势不确定性,推高市场对贸易冲突再度升级的预期。
宏观层面,美联储9月降息预期转弱,以及欧元区经济数据虽稳但需求预期偏弱,也为市场带来额外压力。
当前航运报价持续走低,马士基wk37报价下跌至1900美金;欧线9月初大柜平均报价在2200美金附近。同时当前运力充足,空班比例偏低。旺季之后需求有边际转弱预期。若后续各航司9月报价快速走低,仍将对目前10月合约估值形成一定压力。但目前主力合约较现货指数已大幅贴水,大幅下跌空间或不大。
今年初美国对华进口关税临时下调至30%的政策提前释放了旺季需求,导致6-7月间货量及运价出现短暂冲高。鉴于90天关税宽限期现已延长至11月10日,由于大部分旺季货物已通过提前发货完成运输,后续需求大幅波动的可能性较低。
当前9月第二周大柜运价均价降至2200美元左右,周二马士基第37周开舱,至鹿特丹大柜报价1900美元,周度环比下降200美元,随着各船司运价跟降速度的加快,到9月中旬大柜运价预计将降至2000美元左右,欧线淡季仍在进行中。参考去年淡季表现,运价下行加快时间点主要是在9月现货揽货压力较大的时期,目前船司在运力调控方面意愿也相对有限,预计短期运价将延续阶段性下行,关注后续船司跟降情况以及贴水对于市场的支撑。
随着旺季渐近尾声,货量预计逐步减少,在当前运价仍存利润的背景下,揽货压力或促使运价进一步下行,同时,长协货与合约货比例上升,可能导致市场实际感受与装载率数据出现分化。盘面来看,运价下行趋势未改,短期偏弱格局仍将延续,但下方距离成本空间已经有限,若逼近成本线,将有航司出于挺价意愿收缩供给的预期支撑,因此市场近期以震荡为主,基差缓慢收敛。进入9月上旬,航司将陆续公布十一黄金周期间的空班计划,需密切关注其调控力度,可能影响市场对节前及节日期间运价的预期。
贸易战不确定性尚存,集运指数(欧线)需求预期弱,期价震荡幅度大,建议投资者谨慎为主,注意操作节奏及风险控制,应及时跟踪地缘、运力与货量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