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
1. 汇丰银行预计黄金牛市势头将延续至2026年
汇丰银行在一份大宗商品展望报告中表示,黄金的上涨动能有望持续至2026年,其背后动力包括各国央行的强劲购金、美国持续的财政担忧以及进一步货币宽松的预期。报告指出,黄金依然受到强劲投资者情绪和官方机构持续多元化配置的有力支撑。结构性和宏观因素将推动金价上涨行情延续至2026年。报告强调,美国财政赤字问题是推动黄金需求的重要因素。投资者越来越多地将黄金视为对冲债务可持续性风险和美元潜在走弱的工具。汇丰还预计,央行购金需求将保持在高位,尤其是新兴市场央行的持续买入构成关键支撑。该行表示,在地缘政治碎片化和降低对美元依赖的背景下,机构积累黄金的势头不太可能放缓。不过,汇丰也警告称,如果美联储降息次数少于市场预期,黄金的上涨轨迹可能面临阻力。
2. 澳新银行:黄金本轮涨势更多受结构性因素支撑,高位价格可能会维持更久
澳新银行分析师表示,黄金的上涨行情预计将在未来几个月持续,因为这种贵金属同时具备“风险对冲工具”和“战略资产”的双重属性。不过,当前的强劲涨势可能在短期内出现一定回调。分析师指出:“虽然市场常将本轮涨势与上世纪80年代的金价高峰作比较,但本次上涨更多受到结构性因素支撑,意味着高位价格可能会维持更久。”澳新银行目前预测,今年底金价将升至每盎司4400美元,并在2026年6月前后触及峰值4600美元。不过分析师也补充道,随着美联储结束宽松周期、美国经济增长和贸易关税前景逐渐明朗,2026年下半年金价可能会出现温和回落。
3. 瑞银:在新兴市场中继续给予中国股票超配评级
瑞银全球新兴市场股票首席策略师SunilTirumalai近日发表新兴市场股票策略,称在新兴市场中继续给予中国股票超配评级,相较于印度市场,该机构更看好中国股票。
4. 小摩、高盛预计美国初请失业金人数环比将下降
摩根大通和高盛的分析师估计,美国上周初请失业救济金人数可能下降,但由于招聘乏力,许多人仍处于失业状态。据他们估算,在截至10月11日的一周里,各州初请失业金人数经季节性调整后从之前一周的23.5万人降至21.7万人。
5. 德银调查:多数金融业人士担忧美联储独立性削弱
白宫近几个月来对美联储施加了巨大压力,而特朗普正为明年任命新任美联储主席这一关键决定做准备。在此背景下,德意志银行对62名金融业人士进行了调查,了解他们对美联储独立性的担忧。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受访者认为,美联储在货币政策上的独立性很可能出现实质性削弱。”其中,41%的受访者认为这种情况“较有可能”,21%认为“非常可能”。当被问及失去独立性的潜在影响时,受访者普遍预计,美联储基准利率将下降,GDP增长将加快,金融市场资产价格将上涨,同时通胀水平将维持在较高水平。
6. 摩根大通:英国央行或于明年2月重启降息
摩根大通经济学家Morten Lund和Allan Monks在报告中表示,鉴于本周发布的就业和GDP数据显示英国经济可能存在疲软迹象,英国央行预计将在明年2月重启降息。最新数据显示,英国8月份GDP仅微弱增长0.1%。两位经济学家指出:“我们预计当前季度及2026年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将略低于潜在增速。”据LSEG数据显示,市场目前隐含英国央行2月降息的概率为82%。
7. 荷兰合作银行:法德经济忧虑或压制欧元升势
荷兰合作银行的Jane Foley在报告中表示,法国财政赤字问题及德国经济增长乏力,可能削弱欧元短期内的上涨潜力。她指出,尽管欧元区经常账户盈余在一定程度上对欧元形成支撑,但法国的财政困境“显然不利于单一货币形象”。自春季以来,投机者已大幅押注欧元上涨,这使欧元更容易受到仓位调整的影响。此外,德国经济增长几乎停滞,财政改革需求仍然迫切。“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认为欧元升至1.20美元的情形比市场共识预期更为遥远。”
国内
1. 银河证券:四季度货币宽松或超预期
银河证券指出,四季度货币宽松或超预期。三季度经济数据有走弱迹象,市场又进入新一轮的政策等待周期,然而对于四季度降息落地并未形成一致预期。从内部来看有三条主线:一是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可能给中国出口带来一定冲击;二是四季度依然面临物价低位运行的困难和挑战,实际利率仍然偏高,有调降的必要性;三是配合财政政策协同发力,5000亿元的政策性金融工具正在加速落地、1万亿元左右化债相关工具也可能在四季度落地。四季度货币政策的优先目标仍然是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货币宽松或超预期。央行有望“以我为主”进行货币宽松,一方面实施10-20BP的降息,从而引导LPR下行,并传导至贷款、存款利率的进一步下行;另一方面,也有可能重启国债买卖。
2. 中金:维持欧元区经济内需将缓慢复苏的判断
中金研报称,向前看,我们仍然维持欧元区经济内需将缓慢复苏的判断,主要得益于货币政策宽松的滞后影响和财政政策(包括国防)的逐步落地。我们认为后续有两个方面值得观察:一是欧盟能否采取更有力度的改革措施。毕竟,要打破欧盟现有的经济困境,财政政策是必要而非充分条件。欧盟的财政空间从根本上受制于其人口结构和增长前景,结构改革(如欧盟进一步的一体化、完善监管、促进资本市场等)是欧盟能否最大化发挥财政支出效益的关键。虽然目前欧盟针对改革的讨论声音越来越多,但现已采取的措施仍较少。二是消费的复苏能达到多大程度。虽然利率明显下降,但欧元区的储蓄率和储蓄意愿都维持在高位。新宏观环境下,储蓄率的上升到底是暂时的还是结构上的,仍然有待观察。
3. 华泰证券:光通信板块业绩有望持续兑现
华泰证券指出,光通信板块在海外与国内市场需求延续高增下,业绩有望持续兑现,且产业链景气度预计继续呈扩散趋势;IDC受益国内外智算中心需求增长有望迎来拐点;铜连接板块业绩有望在产能释放下逐步兑现;光纤光缆景气度有望逐步复苏。
4. 中信证券:测算9月理财规模环比下降8500亿
中信证券研报称,我们测算,2025年9月末,银行理财规模环比下降8500亿元,至32.11万亿元。主要源于季末支援母行考核的季节性回撤,叠加国庆长假前投资者持现需求上升、权益市场分流资金等短期因素,回撤幅度大于2018-24年9月的回撤均值0.66万亿元,但低于2023-24年的均值1.1万亿元。进入10月后,随着季末考核压力消解及双节假期流动性需求回落,理财规模有望在月内实现修复。长期来看,低利率时代,“固收+”理财产品仍是理财规模增长的重要发力点,预计10月单月规模有望回升一万亿元以上,全年理财规模高点有望达到33.5万亿元以上。
5. 中信证券:预计10月单月理财规模有望回升一万亿元以上
中信证券研报称,据测算,2025年9月末,银行理财规模环比下降8500亿元,至32.11万亿元。主要源于季末支援母行考核的季节性回撤,叠加国庆长假前投资者持现需求上升、权益市场分流资金等短期因素,回撤幅度大于2018-24年9月的回撤均值0.66万亿元,但低于2023-24年的均值1.1万亿元。进入10月后,随着季末考核压力消解及双节假期流动性需求回落,理财规模有望在月内实现修复。长期来看,低利率时代,“固收+”理财产品仍是理财规模增长的重要发力点,预计10月单月规模有望回升一万亿元以上,全年理财规模高点有望达到33.5万亿元以上。
6. 华泰证券:充电桩“三年倍增”行动方案出台,充电桩建设有望提速
华泰证券指出,10月15日,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服务能力“三年倍增”行动方案(2025—2027年)》,方案指出要持续健全充电网络,到2027年底全国范围内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提供超3亿千瓦的公共充电容量,满足超过8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实现充电服务能力的翻倍增长。华泰证券认为行动方案将大幅加速充电桩的建设,有望为充电桩产业链公司提供业绩增量,并带动我国汽车电动化提速。推荐充电桩企业、充电模块企业、充电运营企业,建议同步关注锂电产业链企业。
7. 中信建投:光伏“反内卷”成为当前行业核心矛盾,看好新技术迭代方向
中信建投指出,光伏产业链目前仍处于供需失衡状态,行业后续核心矛盾仍在于“反内卷”推动产能出清。光伏“反内卷”目前主要包括整治低于成本价销售、产能整合及淘汰落后产能。整治低于成本价销售已取得显著成效,硅料、硅片、电池价格逐步上涨,组件价格短期涨幅有限,后续顺价情况需要重点关注。产能出清方面,多晶硅能耗新标准明显收紧,预计后续可能是产能出清的重要手段。短期重点关注产能整合以及行业联合控产力度,中信建投认为行业供需扭转仍需要看到产能政策力度超预期,板块内部看好头部主材企业,以及新技术方向(BC、TOPCon3.0、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