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播客:换个方式听新闻 下载mp3
近日追涨黄金的投资者在周二尝到了苦果——当日金价创下十二年来最大单日跌幅。这场教训值得他们在未来股市大周期转向时谨记:黄金的分散风险功效从来不会一马平川。
尽管本轮抛售不太可能改变投资者配置黄金的深层逻辑,但类似波动未必不会重演。历史确实展现着恒定规律:金价往往先与股市同步下跌,随后分道扬镳并通常走向更高。
想要通过黄金实现组合多元化的投资者必须保持耐心。回溯标普500指数跌幅超过15%的最近六个时期,金价最初均同步下挫。但当标普指数触底时,黄金却以平均40%的显著优势跑赢大盘,其中四个阶段更实现了绝对正收益。
相较于纠结有限样本的相关性,理解黄金如此表现的成因更为重要——这在股价频创新高、投资者对涨势可持续性质疑日盛的当下尤显关键。
当股市开始持续回调,投资者会优先增持现金。这往往意味着不仅出售想卖的资产,还包括能卖的资产——因为市场承压时期往往难以按合理价格抛售流动性较差的资产。黄金作为流动性相对较好的商品,常被卷入这种漩涡,导致其与股市同步下跌数日甚至数周。对黄金投资新手而言,持仓初期的亏损犹如遭遇背叛:这个本应缓冲组合损失的资产为何失灵?
关键在于:黄金回调的幅度与持续时间通常远逊于股市。这背后存在多重支撑:首先央行应对金融动荡的降息举措会降低无息资产黄金的机会成本;其次当投资者重新评估市场并调整组合时,通常会减持股票与信用债等风险资产,增持长久期国债与黄金等安全资产。黄金供应量的局限也形成支撑,更重要的是主要持有者(即各国央行)鉴于其聚焦流动性与稳定性的长期投资视野,不太可能突然抛售储备。
当下市场环境正在重现这种历史规律——黄金可能在展现分散风险能力前再度经历负收益阶段。在金价仅今年就已暴涨57%(含近期回调)后,这种风险似乎更为凸显。但即便出现这种情境,投资者仍有充分理由预期金价下跌将再次短于且浅于风险资产:一方面,各国央行正持续增持黄金以降低美元资产风险,官方货币与金融机构论坛调查的75家央行中,近三分之一计划未来1-2年继续增持;另一方面,当法定货币与低稳通胀遭遇日益质疑时,黄金作为财富储存手段(若非高效支付工具)的替代魅力将相对提升。
美联储可能成为制约黄金在下轮股市熊市中表现的潜在因素。回望2022年标普因担忧联储加息拖累盈利而下跌时,金价同样走低——利率高企削弱了黄金的相对吸引力。但即便当时,黄金仍成功缓冲了组合收益,在回调期间跑赢美股逾18%。当股市终将从当前高位回落,历史表明黄金等多元化资产将助力控制组合损失。
投资者唯有提前认清规律,方能避免过程中的战术失误。
以上观点来自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高级研究员Rebecca Patterson,发表于英国《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