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播客:换个方式听新闻 下载mp3
将于周五生效的美国制裁措施可能导致近4800万桶俄罗斯原油滞留海上,迫使数十艘油轮紧急寻找新目的地,这标志着全球石油贸易版图正在经历最新一轮重大调整。
华盛顿上月将俄罗斯石油巨头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 PJSC)和卢克石油公司(Lukoil PJSC)列入黑名单,堪称现任政府迄今最激进的举措。美国总统特朗普正试图就乌克兰冲突向克里姆林宫施加更大压力。美国财政部本周初声称,鉴于需求下降和俄罗斯主要原油品级出现折价,这些措施已初见成效。
随着限制措施生效进入倒计时,亚洲买家正在与时间赛跑。印度炼油商正紧急寻找替代供应,从中东租用油轮的速度已将该航线运费推至近五年高点。与此同时,交易商正密切监控卢克石油和俄罗斯石油公司海上原油的最终买家(如果存在的话)。
荷兰国际集团大宗商品策略主管Warren Patterson指出:“俄罗斯出口流量保持稳定,但尚未顺利抵达目的地。如果持续受阻最终导致全线拥堵,我们可能开始看到供应下降,这将成为市场担忧。”
分析公司Kpler数据显示,目前正在运输或开始装载的俄罗斯石油公司与卢克石油原油接近4800万桶,主要是乌拉尔和ESPO品级。
由于俄罗斯迫切希望维持石油流通,莫斯科已将装货作为优先事项——根据彭博汇编的船舶跟踪数据,俄罗斯海运量保持可观水平,每日约340万桶。基准油价至今也基本未受最新限制措施影响。
然而,并非所有这些油轮都能找到归宿,即便是亚洲最大市场也不例外。自2022年俄乌冲突以来,印度吸收了俄罗斯大量出口量,且至今与莫斯科保持密切往来。
但印度也警惕被卷入迫在眉睫的次级制裁,美国正加大对任何促进俄罗斯出口实体的施压。这些限制措施的严厉程度,以及华盛顿的执行意愿,将决定最终有多少石油能抵达炼油厂。
航运经纪公司SSY高级油轮市场分析师Adam Lanning表示:“阵痛期确实存在,但可能仅持续三到四个月。未来几个月我们很可能看到,正如既往经验所示,市场开始调整并找到在不受审查情况下进口这些原油的变通方案。”
俄罗斯出口面临的压力攀升已促使买家转向主流油种。未来数日将考验这种转变的决心。
两艘载有乌拉尔原油的油轮此前曾掉头转向(很可能是受制裁影响),近日已重新启航,信号显示正驶向印度。它们很可能无法在11月21日宽限期结束前抵达最终买家。
船舶跟踪数据显示,载有俄罗斯石油公司73万桶乌拉尔原油的“精神2号”(Spirit 2)油轮,在11月初通过苏伊士运河后突然调头,并在该区域徘徊。上周末它再次向南航行,目的地信号显示为印度。
另一艘阿芙拉型油轮“富里亚号”(Furia)10月底在波罗的海上演戏剧性掉头,本周刚通过苏伊士运河驶向印度。数据显示该船载有从俄罗斯石油公司装载的近73万桶乌拉尔原油。
其他案例则已提前显现西方制裁可能造成的混乱。
船舶跟踪数据显示,在俄罗斯远东地区,“辛迪号”(Cindy)油轮11月初在科兹米诺港装载近77万桶ESPO原油后始终未明确目的地。目前该船正驶向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外海,该水域常出现伊朗(有时包括俄罗斯)原油在油轮间转移以掩盖原产地的操作。
载有俄罗斯石油公司72万桶乌拉尔原油的“福蒂斯号”(Fortis)在印度外海完成罕见转运后,正驶向韩国丽水——另一个受欢迎的船对船转运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