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4年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油价保持长期增长的时期。当时,布油一度达到110美元/桶,WTI也来到了95美元的水平。当时超高的油价也推动了油气开采行业投资规模的空前扩张。那一时期,该行业的投资由2010年的5000亿美元增至2014年的7000亿美元。
就油气行业而言,投资一般需要3到5年的时间才能转化成实际生产,这也就是为什么现货价格和全球石油供给之间的关系并不密切。按照这个时间延迟来计算,2010-2014年间疯狂扩张的投资在最近几年便逐渐转化成了实际生产力。
因此,从上述分析来看,过去三年间,非欧佩克国家的石油产量应该出现了大增。那么事实是否真是如此呢?
从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公布的数据来看,非欧佩克国家的石油产量从2015年1月的6.02亿桶/日升至了今年5月的6.5亿桶/日。3年半的时间增长了480万桶/日,似乎的确说明非欧佩克产量出现大涨。
但是,仔细分析就会发现,情况并没有那么简单。非欧佩克生产国包含了各种类型的石油生产国,其中大多数通过传统的海上或陆上油田产油,但美国和加拿大这两大非欧佩克国家则不同。加拿大的石油主要为油砂和致密油,而美国则几乎全为致密油。非传统产油方式和传统方式之间最大的差别就是,非传统产油方式下投资和产出之间的时间间隔非常短,仅为6个月左右。因此,要准确判断2010-2014年间投资对现在石油产量的影响,就要排除美国的数据。
通过数据对比便可看出,除开美国后,非欧佩克原油产量在过去3年多几乎没有上涨。虽然加拿大、巴西、俄罗斯等国石油产量有所上升,但是其他部分国家的产量又有所减少。也就是说,过去3年半非欧佩克国家480万桶/日的增量全部来自美国。
这样的状况非常让人担忧。首先,美国页岩油产业连续多年亏损,过去10年间,美国最大的40家页岩油企业超支了2000亿美元。正因如此,目前美国页岩油库存大涨,融资也出现困难,再加上优质油田有限,未来三年美国页岩油产业的增长速度可能会远远低于过去三年。
其次,另一个引人担忧的因素是非欧佩克国家平均供给减少率。伍德麦肯兹(Wood Mackenzie)的研究表明,自从2015年起,除美国以外的非欧佩克国家产量下降率就保持在5.1%水平,但这一期间的产量受到2010-2014期间投资的支撑,还有政府政策的调节。在这两大因素失效后,伍德麦肯兹预计其下降率会在2021年达到6.3%。从5.1%到6.3%的变化虽然不太剧烈,但是乘以4540万桶的日产量,就等于每年的产量再额外下降55万桶。
此外,非欧佩克国家新增超大项目供给也将大幅减少。
这一分析表明,2014年底的油价崩溃一方面导致非欧佩克国家产量下降率上升,另一方面也加速了超大项目产量增速的下滑。在这两个因素的影响下,到2021年,年产量可能会减少100万桶/日。这样一来,美国页岩油行业和欧佩克必须承担起满足市场需求的重任。
然而,根据前面的分析,美国页岩油行业目前步履维艰,其发展很有可能在2021年开始严重受挫。因此,补偿供给的任务全部落到了欧佩克的肩上。
从理论上说,欧佩克完全有实力在短期内大幅增产,填补非欧佩克产量下降的空缺。沙特、阿联酋和科威特据称有能力迅速增产150-200万桶/日。然而,欧佩克的增产之路却受到了一系列因素的阻碍。首先,欧佩克国家不满足于当前低油价,因此希望通过合作减产来推高油价;其次,地缘政治形势也让一些欧佩克成员国心有余而力不足——一方面,伊朗和委内瑞拉遭到美国的制裁,另一方面,利比亚和尼日利亚等国正受到内战和动荡的困扰。
简而言之,过去几年的页岩油革命让市场过于兴奋,忽视了非欧佩克国家石油供应的问题。然而未来几年,页岩油产业即将陷入瓶颈,非欧佩克国家也将失去支撑,整个非欧佩克版块(除美国)的石油供给可能会跌破4500万桶/日的水平。因此,在这紧要关头,欧佩克的一举一动就决定了油市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