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AAPL.O)如今处于前所未有的境地:这是一家市值超过3万亿美元的公司,却在某种程度上错过了自互联网以来最具变革性的技术转折点。
在人工智能(AI)领域,竞争对手们正在飞速前进,而iPhone制造商却停滞不前,眼看着自己的市场领先地位随着季度的推移逐渐流失。
或许解决方案正在路上,但别抱太大希望。据报道,苹果正准备一场AI产品攻势,试图为其设备阵容镀上一层新光环——包括一个逼真的Siri版本、一款带屏幕的智能音箱、新的操作系统以及重要的家庭安防服务。
但苹果是不是已经太晚了?
外界对苹果的AI改造持怀疑态度,毕竟此前的Siri、Apple Intelligence和Apple Vision Pro大多以失败告终。但苹果CEO蒂姆·库克依然坚决表示,公司“必须在AI上取胜”,并重拾创新优势。据彭博社报道,上周又有消息称苹果正考虑使用Alphabet(GOOGL.O)的Gemini来打造一个AI驱动的Siri程序。
与此同时,股市投资者正奖励苹果的竞争对手们——英伟达(NVDA.O)、微软(MSFT.O)、Alphabet(GOOGL.O)、Meta Platforms(META.O)——因为他们在AI上的积极投资。
苹果依旧依赖股票回购作为其主要增长战略。这是一种防御性打法,而当下这个时刻需要的是大胆的进攻。
在过去十年里,苹果用于股票回购的资金高达7040亿美元,这是其主要的增长策略。然而,在竞争对手们将资源倾注于大语言模型、自主系统和AI驱动的服务时,苹果依旧选择保守。这种“防御型打法”,在一个需要“进攻性动作”的时代,可能是致命的失策。
其中一个动作是公司承诺未来四年在美国投入6000亿美元,以推动制造业发展。但问题是:这笔钱真的会落地吗?还是又一次苹果惯常的“空头承诺”?
与此同时,人才出走清楚地揭示了苹果在AI上的内部混乱。今年,苹果失去了第四位顶级AI研究员,被Meta挖走。这一更广泛的“人才流失潮”应当令投资者和客户警觉。当最聪明的人才纷纷投奔竞争对手时,这不仅是单一产品的问题,而是更深层次的文化与战略危机。
每拖延一个季度不进行有意义的AI投资,差距就会进一步拉大。
最能说明问题的就是Siri依旧的“平庸”。在经历了十多年的开发之后,苹果的虚拟助手依然远远落后于OpenAI的ChatGPT、谷歌助手以及其他AI替代品。正如一位分析师直言不讳地说,现在要让Siri“不再糟糕”几乎不可能。这不仅是一个产品的失败,更是组织惰性的象征。
AI革命与此前的科技周期有着根本的不同。不像移动互联网转型时期,苹果能够观察、学习,然后凭借更好的执行力完成超越,AI的优势是会快速复利的。在数据、人才和基础设施方面领先的公司会形成越来越难以逾越的“护城河”。苹果每拖延一个季度,差距都会被进一步拉大。
再考虑AI的“运营杠杆效应”。AI本质上具有通缩效应,对能够把研发成本分摊到庞大用户群和基础设施上的公司最为有利。英伟达、AMD(AMD.O)、微软和Alphabet都深谙此理,因此他们在大举资本开支时得到了投资者的奖励。相比之下,苹果一贯采取的“等产品完美后再推出”的保守策略,在速度与规模决定胜负的领域,可能会带来灾难性后果。
苹果的整个生态系统都是建立在“智能手机将继续是主要设备”的假设之上,而这一假设正日益显得脆弱。
构建苹果帝国的“智能手机中心论”如今受到威胁。Meta押注混合现实眼镜作为下一代核心计算设备,从AI的视角来看并非异想天开。OpenAI也正在与iPhone设计师Jony Ive合作开发硬件项目。
如果未来“环境智能”成为常态,用户通过语音、手势和环境传感器与AI交互,那么iPhone的触摸屏接口可能会显得过时。苹果整个生态系统都依赖智能手机继续主导,但这一假设的脆弱性正逐渐暴露。
一些人认为,苹果庞大的22亿用户安装基数足以给其追赶的跑道。但这忽略了重点。AI的网络效应有利于那些能够不断从用户交互中学习的平台。谷歌搜索每天处理数十亿次查询,Meta的算法分析社交互动,微软的Copilot从工作效率模式中学习。苹果的设备确实产生数据,但公司缺乏将这些数据转化为竞争优势的AI基础设施。
未来的道路需要激烈的行动。业内人士呼吁苹果收购AI搜索初创公司Perplexity。与谷歌的Gemini合作是有意义的,把外部AI人才引入苹果管理层同样如此。这些举措都背离了苹果一贯的做法——而这正是它们必要的原因。
库克最近承认,AI“和互联网一样重要”,这讽刺性地凸显了问题。等到苹果领导层认识到互联网的重要性时,竞争对手早已建立了主导地位。同样的模式正威胁在AI领域重演。
苹果依然是一台强大的“现金机器”,拥有极度忠诚的用户。但忠诚是有极限的,尤其是当竞争对手提供真正更优的功能时。曾经颠覆个人计算、音乐和手机的公司,如今正有可能成为新的警示案例——一个错过新浪潮的昔日巨头。
AI转型的速度比以往任何技术变革都快。苹果过去“谨慎观察、迟到但凭借优越执行力后来居上”的传统,这一次行不通。问题不是苹果是否最终会拥抱AI,而是这种拥抱是否会来得太晚,已无法挽回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