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有句广为流传的口号:“要么出众,要么出局。”其核心思想是:许多市场本质上是“赢家通吃”,少数公司凭借巨大的规模效应主导市场,存活者将获得巨额利润,而无需担心竞争者进入。
这种模式有时确实有效——比如亚马逊(AMZN.O)。但更多时候,它会导致公司将增长置于利润之上,从而造成巨额亏损。我们都记得互联网泡沫的结局。
互联网泡沫,以及如今的大语言模型(LLM)泡沫,都被夸大与虚假所玷污,而这些泡沫是金钱黑洞。
事实是:Alphabet(GOOGL.O)、微软(MSFT.O)、Meta Platforms(META.O),甚至亚马逊的大部分收入并非来自AI,而是来自它们在核心业务中的近乎垄断地位。即便是它们的云业务,也主要受益于非AI的技术。
推动美国整体经济的,并不是用于使用云服务的支出,而是用于扩建云基础设施的投资。作为GDP的比例,这类支出已经超过了当年互联网泡沫时期的电信与互联网基础设施投入——而且还在继续增长。
对未来AI利润的预期,正在推高AI云基础设施投资,以及AI初创公司和人才的惊人估值:OpenAI估值3000亿美元,xAI估值2000亿美元,Anthropic 1700亿美元,Safe Superintelligence 320亿美元,Perplexity 180亿美元,Thinking Machines Lab 120亿美元,Anysphere 99亿美元。
然而,现实依然与认知不符:收入很低,利润为零。OpenAI在2024年营收35亿美元,却亏损50亿美元;Anthropic营收11亿美元,却亏损56亿美元。而这些亏损还预计将在今年继续扩大。
这些公司之所以有如此巨额亏损,是因为它们秉持“要么出众,要么出局”的理念。它们向用户收取的价格远不足以支付给云服务商的费用。与此同时,云服务商的盈利却推动了更多基础设施投资,并掀起了资本市场对云服务、数据中心、芯片(尤其是英伟达)乃至电力供应商的狂热。
如今所有AI软件公司都面临同样的困境:价格低、收入小、亏损大,未来不得不提高价格。
这种状况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最终,AI公司必须提高产品价格。Anthropic已经开始这样做,之前Anysphere和Replit也采取过类似措施。Anthropic的新定价使得工具的连续运行成本变得高昂。公司声明称:“每个会话中可发送的消息数量将取决于消息长度、附件大小、当前对话长度,以及所使用的模型或功能。”
限制大用户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会有更多涨价措施——包括取消学生免费写论文、与AI治疗师聊天的服务。
OpenAI CEO Sam Altman已暗示今年将提高价格。鉴于公司每隔几个月就需要融资,它很可能很快就会上调价格。而客户的反应预计会和Anthropic用户一样愤怒。
正如有文章总结的那样:“这场纷争揭示了AI行业的一个迫近难题:如何真正赚钱。训练和运行AI模型的成本极其昂贵,是搜索查询的5到10倍。用户已经习惯了像ChatGPT这样的免费增值模式,当公司开始涨价以覆盖成本时,许多人将大吃一惊。”
投资者似乎没有意识到,大型科技公司的AI云和处理器收入,是建立在OpenAI、Anthropic等公司亏本出售服务、却支付巨额云计算费用的“不可持续现实”上的。
那么,当AI价格上涨会发生什么?基础经济学告诉我们答案,即便AI投资者视而不见。AI服务的需求会下降,同时云服务、数据中心、芯片和电力的需求也会下降。
电力供应商是最清楚这一问题的公司。他们不愿在没有科技公司资金保证的情况下新建电厂,因此要求科技公司承担部分建厂资金。
需求下降的幅度取决于:价格上涨的幅度,以及AI公司能否提供足够可靠的服务来证明高价合理。我们对此并不乐观。
2000年互联网泡沫高峰时期,互联网订阅、电子商务和PC(许多人为了上网而购买)的收入约为1.5万亿美元(按2024年美元计)。相比之下,今年AI软件的收入预计仅为200亿至300亿美元。很难想象,用户会愿意为一些“不可用、出错成本又极高”的服务支付更多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