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
1. 大摩:预计美联储2025年降息2次,2026年降息4次
摩根士丹利预计美联储将在9月和12月分别降息25个基点,此前预计2025年不降息;预计美联储将在2026年3月、6月、9月和12月各降息25个基点,使利率最终目标区间降至2.75%-3.0%。
2. 瑞银:美联储政治化将推高美债风险溢价
瑞银全球财富管理首席经济学家保罗·多诺万表示,美联储政治化程度加深将导致美国债券市场因通胀不确定性而计入更高风险溢价。他指出这将推高实际借贷成本,增加美国政府债务偿付支出,意味着财政刺激空间缩减和企业投资减少,还会损害——但不会摧毁——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地位。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上周五在杰克逊霍尔演讲中为9月降息敞开大门,但未提出“恰当的中期政策框架”,也未对美联储独立性作出有力辩护。与此同时,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月来持续呼吁美联储降息。
3. 澳新银行:市场所了解的美联储正在“淡出视野”
澳新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理查德•耶岑加表示,我们所了解的美联储“正在淡出人们的视野”。特朗普解雇丽莎·库克将导致市场在价格上更多地反映通胀溢价,这也将加深美元的下行趋势。
4. 法农信贷:预计美联储今年将两次降息,终端利率为4%
法国农业信贷银行目前预计美联储今年将两次降息,一次在9月,一次在12月。但与其他机构不同的是,他们预计最终利率要高得多,他们预计政策暂停期将延长,目标利率为4.00%。该行认为,粘性通胀将使美联储采取激进宽松政策的空间更加有限,尽管美国经济正在放缓,但尚未陷入衰退。关税转嫁将导致通胀再次加速,尽管可能是暂时的。尽管最近数据有所恶化,但劳动力市场仍然相对健康,这将使美联储有更大的空间不屈服于要求更激进宽松周期的呼声。
5. 荷兰国际:尽管经济数据疲软,德国企业仍寄望财政刺激提振复苏
荷兰国际集团分析师Carsten Brzeski在一份报告中表示,德国企业似乎对即将到来的政府支出寄予厚望。备受关注的德国IFO指数显示本月德国企业信心持续上升,驱散了上周显示德国第二季度经济萎缩较初值加剧的悲观数据。但Brzeski指出,鉴于美国关税政策和德国出口商普遍黯淡的前景,这种乐观情绪的来源尚不明确。企业希望可能主要寄托于德国总理默茨承诺的大规模国防和基础设施财政投资。“IFO指数显示德国企业对财政刺激经济复苏的特性抱有显著乐观态度,”他表示。
国内
1. 中金:不宜过度解读鲍威尔的“鸽”
8月22日,中金研报称,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Jackson Hole会议的讲话被市场视为货币转松的 “鸽派”信号。但我们认为,鲍威尔的言论并没有给出降息持续性与幅度的强指引,而只是向市场阐明美联储政策的“反应函数”——即在就业风险大于通胀时,美联储倾向降低利率。然而,在显著更高的关税税率与收紧的移民政策之下,就业与通胀风险并存,如果通胀风险超越就业,鲍威尔仍可以使用同样的“反应函数”叫停降息。由此,市场不宜将鲍威尔的讲话视为一系列宽松的起点,而是应认识到就业和通胀目标矛盾时,货币政策面临的挑战。若关税和移民政策进一步推升“类滞胀”压力,使美联储进退两难,届时也不会出现真正意义上的货币宽松。市场风险偏好或将下降,波动亦将随之加剧。
2. 中金:猪业已步入新范式,传统猪周期规律逐步失效
中金公司研报认为,中国猪业已步入新范式:猪价、增长、投资新范式。传统猪周期规律逐步失效,“振幅收敛、长度缩短、波动下降”特征强化,源自后非瘟时代规模化快速提升及固定资产冗余背景下产业分工重塑,近期“反内卷”监管政策调控强化了这一特征。相应地,产业及投资逻辑已变,龙头因内生增长动能、分红能力更强,成长与价值稀缺性均在凸显。
3. 申万宏源:市场未全面过热,未来先进制造反内卷见成效将带来更多机会
昨天成交破三万亿后,今天市场继续低开高走,沪指再度刷新十年高点。申万宏源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金倩婧表示,短期市场有小幅回调的可能,但幅度总体可控。从估值角度看,市场局部有过热现象,但未全面过热,后续待基本面改善逐步消化估值。板块布局上,看好科技产业趋势机会,未来先进制造反内卷见成效也会带来更多系统性投资机会。(一财)
4. 招商策略:中长期角度下关注新科技周期下,全社会智能化的进展
从短期角度,8月重点关注五大具备边际改善的赛道:AI应用、AI硬件、非银金融、国防军工、创新药。从中长期角度,招商策略建议以周期为轴,供需为锚。关注新科技周期下,全社会智能化的进展(大模型的持续迭代、算力基础设施与AI生态的完善、AI商业模式的落地、以及AI对消费电子、机器人等赋能),国产替代周期下相关产业链的自主可控(国产大模型、国产AI应用与算力、国产集成电路产业链),以及“双碳”周期下碳中和全产业链的降本增效(光伏、风电、储能、氢能、核电),电动化智能化大趋势下电动智能汽车渗透率增加。
5. 中金:上海出台楼市新政,预计将对局地市场情绪有阶段性提振
中金公司研报称,上海出台楼市新政,预计将对局地市场情绪有阶段性提振。在8月8日北京出台楼市新政后,8月25日上海楼市政策跟进调整符合此前预期;从政策效果上看,二者均侧重于激发外围地区的多套购房需求,以及提高刚性和改善型购房者的支付能力,对局地交易量、前端挂牌价可能有阶段性提振。
6. 华泰证券:房地产市场有望加速“止跌回稳”,继续推荐三类股
华泰证券研报称,8月以来,北京、上海相继出台地产新政,叠加资本市场逐步走强,有望加速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进程。华泰证券更看好以一线城市为代表的核心城市复苏节奏,继续推荐具备“好信用、好城市、好产品”逻辑的“三好”地产开发商,分红与业绩稳健的头部物管公司,以及受益于香港资产重估逻辑的香港本地地产股。
7. 中信证券:房地产政策的进一步优化,巩固市场止跌回稳
8月26日,中信证券研报表示,2025年8月,北京和上海相继发布房地产市场优化政策,政策内容集中在限购、公积金贷款支持等方面。我们认为,房地产政策的进一步优化,不仅有利于释放短期需求,更说明面对巩固市场止跌回稳的要求,政策并不会无所作为,而会结合现实情况积极出台相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