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
1. 瑞银:预计本周数据表现将足够疲软,推高美联储年底前降息概率
瑞银全球财富管理的策略师在报告中表示,美元可能会走弱,因为美国本周公布的数据预计将表现疲软。重要数据包括周二的零售销售、消费者信心以及成屋签约销售,周三将公布耐用品订单、每周初请失业金人数以及新屋销售。策略师指出,这些数据将影响市场对经济增长、通胀以及美联储政策的预期。“我们仍预计即将公布的数据会足够疲软,从而推动市场预期向12月降息概率上调,这将使美元在年底前承压。”
2. 瑞银:明年AI与科技将引领全球股市上涨15%
瑞银全球财富管理首席投资办公室表示,人工智能以及更广泛的科技主题将在2026年继续成为全球股市表现的主要驱动力,延续2025年的强劲走势。在最新展望中,瑞银认为宏观环境正在变得更加有利,预计全球经济增长将在明年下半年趋于稳健。根据该行预测,美国GDP增速为1.7%,受益于更宽松的金融环境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欧元区增速预计为1.1%,亚太地区接近5%。尽管市场仍担忧大型科技股估值过高及潜在泡沫风险,瑞银依然保持乐观态度,认为人工智能、财政支持和货币宽松政策将继续推动市场上涨,即便人口结构和去全球化等长期阻力仍在。预计全球股市到2026年底将上涨约15%,在美国市场,瑞银看好科技、公用事业和医疗保健板块。在欧洲市场,偏好工业、科技和公用事业。在亚洲市场,中国尤为突出,尤其是科技行业,预计2026年盈利增长将飙升37%。
3. 巴克莱:鲍威尔或将推动美联储下月降息
巴克莱研究指出,美联储下月的利率决议仍存在不确定性,但主席鲍威尔很可能推动FOMC作出降息决定。根据近期的讲话,巴克莱认为理事米兰、鲍曼和沃勒可能支持降息,而地区联储主席穆萨勒姆和施密德则倾向于维持利率不变。理事巴尔和杰斐逊,以及古尔斯比和柯林斯的最新表态显示,他们态度尚未明确,但更倾向于维持现状。理事库克和威廉姆斯则依赖数据,但似乎更支持降息。巴克莱表示:“这意味着在考虑鲍威尔的立场之前,可能有六位投票者倾向于维持利率不变,五位倾向于降息。”该行补充道,鲍威尔最终将主导这一决定,因为理事们要公开反对他的立场门槛很高。
4. 巴克莱:美元将在2026年前继续走强
巴克莱研究预计,风险资产将获得更稳固的支撑,美元将在2026年前继续走强。尽管市场因人工智能估值、投资回报和盈利增长的不确定性而产生波动,美元仍保持韧性。巴克莱在报告中指出:“我们对美元的正面观点主要基于美国大规模的人工智能资本支出计划,这些计划可能在经济、地缘政治和竞争层面带来变革性影响。”此外,随着对美联储独立性的担忧减弱、关税风险缓解以及财政刺激措施的推进,美元动能预计在2026年前保持积极。巴克莱补充道:“即使风险情绪进一步恶化,美元兑日元仍有进一步上涨空间,而高贝塔值的新兴市场货币可能面临脆弱性。”
5. 澳新银行:金价回落但基本面稳固,白银表现仍亮眼
澳新银行表示,黄金价格已从近期4380美元的峰值回落,目前交投于4000美元附近。尽管如此,市场基本面依然稳固,投资需求旺盛且央行购金势头强劲。当前美国劳动力市场、通胀与消费者支出领域的风险平衡态势,预示着美联储下月有望降息25个基点。经济增长放缓、股市估值过高、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以及全球资金从美国资产转向多元化配置等因素,预计将持续支撑稳健的投资需求与央行购金趋势。白银表现继续优于黄金,黄金白银价格比率已降至80。十月零售投资增长令现货市场供应趋紧,进一步助推了白银强势。
6. 美国银行:日本刺激计划对提振GDP作用有限
日本内阁上周批准了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及其支持的2025财年补充预算案,但美国银行全球研究仍对其效果保持谨慎。日本政府估计,这些刺激措施将在未来三年平均推动实际GDP增长1.4个百分点。但报告指出:“然而,假设财政乘数为0.3倍,家庭支持措施对GDP的提振预计在0.2个百分点左右,即便考虑到上一财年已决定的所得税减免。”尽管减税和能源补贴将在明年1月开始抑制日本核心CPI,但额外的能源补贴和现金发放大幅提升国内消费的可能性不高。美国银行警告称,日本财政赤字在2026年再次扩大的风险正在上升。
国内
1. 中金:料明年金价升至每盎司4500美元,周期性需求尚未见顶
中金公司研究报告指,有别于过去3年,此次贵金属升势主要由黄金周期性需求所带动,同时白银价格升幅超越黄金。展望2026年,该行认为周期性需求及结构性趋势有望持续推动金银价格延续上行趋势。基准情境下,该行料2026年COMEX黄金价格将升至每盎司4,500美元,白银价格升至每盎司55美元,较目前升势仍有上行空间。该行认为,贵金属的周期性投资需求尚未见顶,因美国货币政策短期内或转向宽松,而长期通胀预期脱锚的风险可能持续存在。另一方面,在新的宏观秩序下,实体黄金的独特配置价值,以及白银作为战略资源的属性将日益突出,将为全球央行买金、私人实物投资及区域性库存囤积提供结构性支持。
2. 中信证券:全球风险资产的波动本质是风险资产对于AI单一叙事过于依赖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全球风险资产的波动表面是流动性问题,本质是风险资产对于AI单一叙事过于依赖,当产业发展速度(尤其是商业化)跟不上二级市场的节奏时,适当的估值修正也是一种纾解风险的方式。AI拓宽商业化场景、成本端硬件让利、金融稳定风险上升迫使美联储提前降息都可能会打破当前僵局。在此之前,对A股而言,稳健回报导向的绝对收益资金持续入市在增强市场的内在稳定性,在增量资金越来越多的以左侧稳健型资金为主的资金生态下,A股/港股未来可能更多地像美股一样出现“急跌慢涨”,对需要增配权益的投资者而言,当下风险的提前释放给了年末重新增配A股/港股、布局2026年的契机。从配置上看,资源/传统制造业定价权的重估、企业出海仍是核心增配方向,而高切低的策略因为预期过于一致,未来轮动择时的难度反而会明显加大。
3. 中信证券:政策推动下,氢能有望逐步迈入产业化阶段
中信证券研报认为,“十五五”期间,在政策推动下,氢能有望逐步迈入产业化阶段。研报预计绿氢与算力、绿氢与风、光新能源的深度融合或为行业带来新的增长点;FCEV有望在氢能高速运输走廊的规划下加速增长,绿色燃料的市场规模有望扩大、工业领域减碳或衍生出绿氢新的应用场景,带动绿氢产业链和电解槽设备需求的增长。目前国内氢能公司盈利压力依然较大,但“十五五”期间行业实现产业化后,盈利增长可期。长期角度,建议关注三条主线,其中重点推荐主业有安全边际,氢能业务具备成长潜力的公司。
4. 中信建投:白酒周期底部配置,大众品三大主线掘金
中信建投研报指出,当前食饮板块经历长期回调,估值已处于历史相对低位,市场预期较弱,白酒等优质资产底部逻辑清晰,大众品聚焦三条主线具备细分领域结构性机会。白酒方面,行业动销持续磨底,茅台治理电商乱象稳定价格预期,以业绩出清卸包袱+强品牌支撑动销+强运营赋能渠道+新营销模式探索的底部配置逻辑。大众品方面,把握餐饮供应链与商超定制边际改善、健康化功能化高景气增长、成本周期优化等三大主线。
5. 中信证券:短期内“AI泡沫”破灭的极端叙事预计难以显现
中信证券研报称,我们判断11月20日美股下跌由宏观因素主导,而非AI泡沫破裂引发的恐慌性抛售。此轮回调主因是9月非农数据的超预期叠加美联储鹰派言论,触发市场获利了结;结合美国就业市场边际走弱,12月美联储议息会议或成本轮“鹰派恐慌”情绪顶点,此后市场交易主线或转向特朗普对新任美联储主席的提名博弈。AI板块基本面仍稳固,在Token指数级增长、供应链仍存瓶颈、四大科技巨头强劲的现金流及资产负债表下,短期内“AI泡沫”破灭的极端叙事预计难以显现。
6. 中信建投:当前市场处于“三期叠加”,长期来看慢牛格局主要因素不变
中信建投研报指出,当前市场处于“三期叠加”,即牛市中段整固期、景气验证关键期、业绩政策空窗期,市场震荡轮动和资金年底止盈等特征会进一步放大。近期海外环境扰动较多,美联储12月降息预期反复致全球市场流动性预期波动,英伟达财报超预期但股价巨震,投资者担忧AI开支可持续性并蔓延影响A股情绪。长期来看慢牛格局主要因素不变,短期策略上以择机布局为主,等待12月中上旬联储议息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落地,期间若调整较充分也可加仓吸筹,关注60日线与半年线支撑和市场缩量情况,行业重点关注银行、石油石化、钢铁、农林牧渔、锂电、新材料等。
7. 中信证券:当下风险的提前释放给了年末重新增配A股/港股的契机
中信证券研报称,AI拓宽商业化场景、成本端硬件让利、金融稳定风险上升迫使美联储提前降息都可能会打破当前僵局。在此之前,对A股而言,稳健回报导向的绝对收益资金持续入市在增强市场的内在稳定性,在增量资金越来越多的以左侧稳健型资金为主的资金生态下,A股/港股未来可能更多地像美股一样出现“急跌慢涨”,对需要增配权益的投资者而言,当下风险的提前释放给了年末重新增配A股/港股、布局2026年的契机。从配置上看,资源/传统制造业定价权的重估、企业出海仍是核心增配方向,而高切低的策略因为预期过于一致,未来轮动择时的难度反而会明显加大。
8. 光大证券:牛市第三年时间重于空间
光大证券发布研报称,市场当前位置有望是长期牛市的起点。基本面的逐步好转与产业亮点仍然是市场长期牛市的基础,居民资金的流入与“十五五”开局之年的政策支持将决定市场的斜率与节奏。与往年全面牛市相比,当前指数仍然有相当大的上涨空间,但是在政府对于“慢牛”的政策指引之下,牛市持续的时间或许要比涨幅更加重要。展望2026,价格变化或许将成为盈利的主要拉动因素。在经历了一轮政策端显著拉动之后,2026年国内经济或将重新进入到平稳运行阶段,价格因素对于盈利的影响或许将更加明显。预计2026年A股盈利将逐步修复,全部A股非金融增速将修复到10%左右,同时盈利结构上或许将会有更多亮点。
9. 中信证券:商业航天司正式成立,卫星产业迎职能整合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近日,国防科工局官网发布2026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其中,招聘“商业航天司航天监管岗”,意味着商业航天司这一关键职能机构已正式成立。在发射端,中型运载火箭即将首飞,助力星座大规模组网。目前GW、千帆星座均超百星在轨,应用端落地在即。中信证券认为,商业航天司的成立将有效整合多部门相关职能,卫星产业发展有望在更高层面实现统筹协调,商业航天发射审批、卫星运营牌照发放等关键环节的推进效率也有望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