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
1. 贝莱德:通胀高企是全球“最大风险”,跟达沃斯反着来总能赚大钱
贝莱德首席执行官Larry Fink表示,投资者过快断定高通胀已结束,提升了债券收益率未来随价格上涨而上升的可能性。“当今全球面临的最大风险在于,全世界都认为通胀高点已过,”Fink周三在瑞士参加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期间向彭博表示,并称他的观点跟市场力量所表达的看法相左。“我真觉得我们会面临通胀高企的局面。”谈及人工智能投资时,Fink表示,建设数据中心需要大量来自私营部门的资金。贝莱德正在跟微软及其他方联手募集一支300亿美元的基金,Fink表示私募市场需要特别关注数据中心的供电方式。“短期内,我们要明确一点,它将主要由天然气供电,在美国是天然气,”Fink表示,他还表示,电力需求应该会引发有关核能未来角色的讨论。
2. 美国银行:美元有望在2025年表现突出,投资者仍预计美元将表现最佳
美国银行对基金经理的最新调查显示,投资者仍预计美元将在2025年成为表现最佳的货币。1月份的调查显示,41%的投资者预计美元将表现出色,有29%的投资者预计日元将表现出色。约58%的人认为美元被高估,而去年12月的调查中这一比例为59%。投资者认为,美元多头头寸是仅次于包括谷歌和亚马逊。
3. 摩根大通:美国经济状态良好,但通胀和地缘政治风险仍存
摩根大通首席运营官Pinto表示,美国经济目前处于良好状态,但美国通胀水平尚未达到应有水平,且赤字过高。他同时警示,通胀和地缘政治因素可能会破坏当前的乐观市场情绪。
4. 华侨银行:本央行加本周加息已成定局风险在于鸽派加息
华侨银行全球研究外汇策略师Christopher Wong在研究报告中表示,市场几乎已经完全定价了日本央行周五加息25个基点的预期。“从市场角度来看,风险在于鸽派加息,因为这可能表明美元兑日元USD/JPY的走低可能会受到更多限制。”此外,“还有一种风险是,日本央行可能倾向于不要过早地对未来的指导做出承诺,以避免不必要的日元走强破坏任何进展。”不过,华侨银行仍预计,基于美联储的降息周期和日本央行仍有进一步推行政策正常化的空间,美元/日元将呈走低趋势。
5. 德商银行:如果英国政府采取行动提振经济前景,英镑有望复苏
德国商业银行的普费斯特在一份报告中说,“如果英国政府努力改善消费者和企业信心,英镑兑欧元汇率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回升。否则,提高英国长期增长潜力的目标将无法实现,同时英镑的疲软将在更长的时间内得到证明。”近几个月来,英国经济增长明显放缓,自夏末以来,各种消费者和企业调查几乎全部崩溃。有鉴于此,德国商业银行略微下调了对英国经济的预期,但仍预计英国经济增长将略强于欧元区。
6. PIMCO:美联储将在可预见的未来维持利率不变,待特朗普政策明朗化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表示,等待特朗普政策明朗化之际,美联储将在“可预见的未来”保持利率不变,甚至可能加息。PIMCO首席投资官丹•伊瓦辛表示,他预计美联储将保持利率稳定,直到“数据方面或政策方面更加明朗”。“从长期来看,特朗普出台的许多政策可能对经济增长(和)生产率产生非常、非常积极的影响。有些政策从长期来看可能有意义,但在短期内会带来一些压力。”伊瓦辛表示,美联储加息“当然有可能”,尽管这不是他的基准设想。他指出,最近几项调查显示,消费者通胀预期(通常是一个领先指标)有所上升。“从通胀的角度来看,我们还没有走出困境。”
国内
1. 中金:当前市场对货币政策宽松预期已经有较为充分的定价
中金研报称,当前市场对货币政策宽松预期已经有较为充分的定价,一旦降息或降准利好兑现,利率短周期成分可能存在回调的风险。同时,在更多增量政策落地实施之前,当前房价周期可能仍处于寻底过程中,经济增长和价格趋势仍待改善,利率走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逆周期政策的力度与效果。
2. 国信证券:中长期资金入市体量将达万亿元级别
国信证券预计各类机构资金入市体量为:(1)保险:预计每年入市规模约为6000至8000亿元左右。结合长周期考核机制及长期股票投资试点,多措并举推动保险资金中长期稳定入市,持续利好以OCI为代表的红利类资产配置。(2)公募基金:未来三年持有A股流通市值每年至少增长10%,即每年增长约6000亿元。此外,2025年还将推进降低基金销售费率,进一步让利投资者。(3)社保基金、基本养老基金及企(职)业年金:资金来源稳定,投资规模持续增长,有望持续增配权益资产。(4)银行理财:估计银行理财投资的二级市场股票规模约为2900亿元,仅占理财投资资产的0.9%,未来仍有提升空间。
3. 海通证券吴信坤:中长期资金入市趋势将进一步巩固
海通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吴信坤表示,随着《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落地生效,中长期资金入市趋势将进一步巩固,资本市场资金供给与结构有望改善,A股有望迎来增量资金。从资金面角度看,吴信坤表示,《实施方案》聚焦公募基金、商业保险资金、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卡点、堵点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更加具体的举措。随着宏观流动性改善,叠加基本面预期修复推动风险偏好回升,2025年A股增量资金有望进一步放量,增量规模预计达2万亿元。其中,被动资金、险资或仍是入市主力。伴随政策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A股ETF有望受益于长期资金的配置型力量,同时险资的权益资产配置仍有较大增量空间,2025年两者合计增量规模望超1万亿元。
4. 中信证券:后续中长线资金入市或进一步加快,增强资本市场内生稳定性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正式落地,对各类中长线资金入市做出具体的部署安排,涉及商业保险资金、养老金、企业年金、公募基金等。我们认为,后续中长线资金入市或进一步加快,增强资本市场内生稳定性。
5. 中信证券:随着落后产能加速实质性出清,光伏供给侧有望于2025H2逐步重构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在光伏产业链量、价、利触底的情况下,随着需求端有望逐步复苏并稳健增长,而供给侧通过行政约束、自律限产和市场化出清等手段,且有望受益于潜在的改革政策落地,行业有望迎来基本面修复。短期看,我们预计随着2025Q1末旺季来临,产业链量利有望开启反弹行情;中期看,随着落后产能加速实质性出清,光伏供给侧有望于2025H2逐步重构,具备技术、成本、资金和全球化解决方案服务能力优势的龙头厂商有望率先引领行业反转。
6. 华泰证券:当前A股市场中长线资金入市亟需突破痛点、打通堵点
华泰证券表示,当前A股市场中长线资金入市亟需突破痛点、打通堵点,《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适时发布是对过往政策积淀的细化与完善,亦对后续工作起着导引与信号作用。《方案》对五类典型的中长期资金因“资”施策,一方面多措并举,明确提升长线资金对A股的投资比例,从而增强其入市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全面深化长周期考核机制,提升其“在市”的稳定性和长期性。此外,《方案》亦进一步优化资本市场的投资生态,为长线资金入市构建更加便利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