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播客:换个方式听新闻 下载mp3
美国财政部正酝酿一场可能颠覆传统的“利率豪赌”。为缓解日益沉重的债务负担,财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主张大幅增加短期国债发行,押注未来利率走低以降低偿债成本。但这一策略可能打破美国政府40多年来坚持的市场中立原则,最终让纳税人付出惨重代价。
当前美国债务形势严峻。国会预算办公室1月预测,未来十年联邦赤字将新增近22万亿美元,净利息支出占GDP比重将从2025年的3.2%升至2035年的4.1%。而随着利率水平持续高于预期,加之“大而美预算案”预计将使十年赤字再增逾3万亿美元,财政前景进一步恶化。
传统解决方案本应是缩减开支或增加税收,通过改善财政状况降低融资成本。但特朗普政府另辟蹊径——贝森特建议将国债发行向短期倾斜。目前未偿国债平均期限约71个月,略高于2000年以来的64个月均值。财长认为,通过缩短融资期限避免锁定当前高利率,待未来利率下行时可节省成本。
若激进实施,该策略将显著背离美国“规律且可预测” 的债务管理传统。过去40余年,财政部始终向市场传递“不以交易为目的”的立场,强调融资需求而非机会主义主导发债结构。这种稳定性被视为跨期限最小化融资成本的基石。
这场豪赌能否成功取决于三大关键问题:
首先,当前利率是否属高位且必然回落?相比2008年金融危机后异常低位的利率环境,当前水平其实更接近危机前数十年均值。更何况长期利率已包含对短期利率回落的预期。短期利率必须比预期下降更多,才能进一步拉低长期利率。
其次,调整发债政策的代价几何?若采取渐进方式缩短平均期限,与完全根据收益率波动进行战术调整的政策截然不同。越接近后者,越可能全面推高各期限融资成本。
第三,短期化融资蕴含哪些风险?更频繁的发债将使偿债成本更易受利率波动影响。考虑到政府债务规模,本就高企的再融资风险将随债务增速持续超越经济增速而进一步放大。
7月30日财政部公布季度再融资计划时,或将迎来关键时刻。由于需同时填补预算赤字和重建因债务上限之争耗尽的现金储备,本次计划比往常更具风向标意义。若削减长期债券发行规模转向短期票据,则标志着美国债务管理正式转向战术操作。
多位经济学家指出,这种冒险几乎注定得不偿失。稳定币立法等政策本可通过要求数字代币全额抵押国债,自然增加短期债务需求。主动颠覆历经数十年建立的市场信任,恐怕会适得其反——当投资者开始怀疑财政部在与其对赌时,所有期限的借贷成本都将攀升。
在债务规模突破35万亿美元的当下,美国正站在财政政策的十字路口。贝森特的利率赌注若失败,不仅将加重纳税人负担,更可能动摇全球投资者对美债这个“全球最安全资产”的信心。随着决策窗口临近,这场关乎万亿级资金的战略抉择,正引发华尔街与华盛顿的激烈辩论。
以上观点来自前纽约联储主席杜德利(Bill Dudley)